胡泳、張月朦在《新聞記者》撰文認為,用戶內容生產(UGC)作為互聯網技術賦權的突出體現,是變革傳統媒體的重要力量。但迫于版權和營收的壓力,以YouTube為代表的一大批UGC平臺走上了機構化和專業化的道路,內容生產從業余走向專業。
1.UGC:在反叛中成長。
博客、維基、論壇、播客、視頻和圖片分享服務等紛紛涌現, UGC得到廣泛的應用,包括問題處理、新聞、八卦和研究等。傳統媒體對UGC開始由懷疑到擁抱。2005年4月,BBC首次試水建立一個UGC小組,表明公民記者登堂入室進入主流新聞媒體。2006年,CNN啟動iReport項目,意在將UGC新聞內容帶入CNN的新聞流程之中。
2.轉型:從業余走向專業。
就UGC和PGC的發展歷程來看,作為新興產物的UGC并沒有取代PGC,甚至還存在一種向PGC過渡的趨勢。在國內,視頻網站的發展也經歷了從UGC到PGC的轉型。2008年,以UGC為重要內容的視頻網站土豆網暫時放棄這一領域,這種看似回歸傳統的“逆潮”,實則是基于機制、資本量、生產者、內容和受眾等五個面向的積累和支撐,按照互聯網傳播和市場運作規則產生的業態演進。
3.回歸UGC,新生產樣態的產生。
這種業態的演進也在不斷的變化中。2011年之后,隨著視頻版權費水漲船高和移動設備的快速增長,一度被打入冷宮的UGC又回到主流視頻服務商的視野。YouTube積極地將業余的內容生產商變成專業或者半職業化的視頻制造商,其上的CreatorHub就意在吸引各種視頻制作方面的人才成為YouTube的合作方。在國內,優酷土豆等多家視頻網站紛紛重新打磨UGC并推向市場。只不過此次的回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UGC,而是精品化或者說專業化后的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