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秀 (廣東工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510075)
偶趣天成,自然攫取
——漆畫中變涂形成的自然紋樣構成分析研究
許文秀 (廣東工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510075)
漆畫從漆器發展而來,本文以漆藝世家傳承人主要應用變涂技法的漆畫為例,分析漆畫中自然紋樣的構成和技術實現。
漆畫;變涂;構成
漆畫由漆藝而來,漆藝的歷史淵源久遠,浙江余姚河姆渡發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歷史。河南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漆瑟,彩繪有狩獵樂舞和神怪龍蛇等形象的漆畫,也有2000余年的歷史。著名的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漆棺上的漆畫、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漆屏風畫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風漆畫等。而在中國作為一個畫種的漆畫則僅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
漆畫以天然大漆或腰果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有時輔以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漆畫的技法多種多樣。喬十光先生將之歸納為描繪、鑲嵌、刻劃、研磨、潑灑、堆塑造幾類。而變涂技法屬于研磨一類。
本文將以陽江本土的漆藝傳承人傅以周先生的作品《爻·漆黑》(圖1)來分析變涂技法產生的紋樣和它的構成。

圖1
《爻·漆黑》里面的紋樣只用了一種技法—變涂。
在百度百科里是這樣描述的,根據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使它有規則地變化而形成各種不同裝飾紋樣的一種髹飾技法。它不同于描繪、堆漆、雕漆、鑲嵌等傳統裝飾方法。變涂裝飾常賦予漆器以新的面貌,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審美情趣。并常常依據不同的變涂裝飾賦予各種不同的名稱。如牡丹涂、汽畫點畫、水點、棕絲、貼花葉變涂等等。事實上,在我國的古代漆藝經典《髹飾錄》里,這種技法的名稱叫彰髹,后來漆藝由中國傳到日本,日本將彰髹技法發揚光大,反傳回中國,于是中國又隨從日本的叫法叫變涂,取其千變萬化之意.變涂技法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起紋材料,自然界的斑紋是多變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起紋,將會形成自然而多樣的紋理,《髹飾錄》載:“凡一切造物……有文彰皆象之……故其類不可窮也。”起紋材料的不同排列,使紋樣變上加變。另外,起紋后涂上不同組合的有顏料的漆,最后磨顯也是不同,磨顯是變涂技法很重要的一個步驟,特別是在漆畫里,什么時候還要磨,什么時候適可而止,全靠藝術家的藝術修養和眼力。
《爻·漆黑》的作者精于變涂技法,收放自如地使用起紋材料的,并由下而上涂上灰紅灰金或銀,最后,由不同度數的砂紙慢慢精心研磨。寫上紙上好像很簡單,其實套用一句行話“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如果僅僅是漆工藝很好,那這個作品,充其量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優秀架上作品,一定會有藝術家精心設計的藝術形式,表現、抒發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
《爻·漆黑》在作者充分了解和運用蘊厚的漆性及精湛的漆藝支撐下,在構成和思想表象上,散發出獨特的美感。
我們來看看《爻·漆黑》,由題目看,用的是易經八卦中的爻,卦的變化取決于爻的變化,故爻表示交錯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和變動的意義。整個造型是一片混沌,變形的爻紋樣充盈了整個混沌,在這里,以爻作為構成整個畫面的基本紋樣。這里的紋樣同質不同構,基本由外面的金線或銀線,里面有磨顯隨機出現的紅黑灰色塊。
首先分析線的構成。作品里最搶眼的是金線與銀線。彎彎曲曲的金線,銀線是流動的,迂回曲折地。每個線條的紋樣既自成塊面又與其他的線紋千絲萬縷相連它們又是流動的,運動方向基本是水平方向。這些金線銀線呈波浪前進,又迂回反復,流動性,運動感很強,而且流動得很優雅,很流暢,像彎彎曲曲的小溪流水,時而緩緩前進,時而輕盈回旋。在中國傳統的文人畫里,很多使用曲線,當然,在這里,曲線是以一種紋樣出現,并且《爻·漆黑》與傳統中國畫表現形式很不同,它是一幅抽象畫。但當你凝視這些流動的紋樣時,心里卻會產生與中國畫相似的聯想,感覺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理念。
再來看看畫面里點的構成。點在金線與銀線的包圍中,似一個大系統里的活躍分子,顏色或灰,或紅,或黑。起到很重要的點綴作用,又大大豐富了畫面,使之不流于單調。
《爻·漆黑》紋樣的面,由金線或銀線圍繞而成,面的形狀由磨顯時控制,千變萬化,似湖泊,似羽毛,似松濤,閑閑散散,沒有兩塊形狀完全一樣,但又可以看到他們的構成同源。而它們的負面,則是有單色的黑底構成,正好與上面的多彩的面形成對比,強有力的襯托出彩面紋樣的斑斕,以一種山的沉穩支撐著整個畫面的靈動多彩。
《爻·漆黑》的色彩很有漆味,在漆藝里,紅黑金銀是漆的亮點。漆里的這四種顏色,與其他材料的顏色相比,華麗典雅,既內蘊又出彩,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斂內涵。用在這作品里,通過構成紋樣的這幾種顏色的相間襯托,它們的飽和度更加鮮明。
現在分析一下《爻·漆黑》紋樣組成的節奏,在這作品里,隨意起伏流動的紋樣,在排列上,時緊時松,紋樣的大小與形狀也是流暢而多變。在這畫前,站得久了,耳邊似乎傳來中國悠然的古箏樂曲。在眼光滑過明快排列的紋樣時,《梅花三弄》錚錚響起,在眼光經過悠長排列的紋樣時,則似有《高山流水》從遠處飄來。可以說,有一些紋樣前進,有一些紋樣后退,表現出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悠然自得的心境。
漆畫在我國還僅僅是小畫種。有很多涉足漆畫的人,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好像要把漆畫畫的像油畫呀,像國畫呀,才叫畫。其實漆有漆的獨特的魅力,漆畫的更高的境界是充分體現漆性,漆味,就像一個獨特的美人,不人云亦云,是黑人就黑得有特色,不用漂白,向白美人看齊。變涂是漆藝技法的一種,僅僅是變涂就可以醞釀出像《爻·漆黑》這樣美好的作品,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自然紋樣的構成之美。
[1]喬十光.漆畫技法與藝術表現[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2]陸勇.“果園廠”漆器與“江戶”漆器[D].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
[3]劉曉杰.對漆畫藝術語言的認識[D].廈門大學,2008.
[4]張建梅.“漆性”與“畫味”在現代漆畫創作中的具體表現[D].江西師范大學,2010.
[5]趙勤國.色彩形式語言[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