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琪 (南京藝術學院 210000)
品牌標志在互聯網中的視覺創新
楊偉琪 (南京藝術學院 210000)
當計算機和互聯網融入我們生活每分每秒的時候,我們已經處于信息時代,隨之產生的視覺體驗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這也讓品牌標志設計面對一系列的改變和挑戰。本文闡述的正是在互聯網的熔爐里,品牌標志設計與互聯網碰撞所產生的新的視覺效果,分析品牌標志在信息時代里的設計創新和視覺創新。
標志; 互聯網;創新;計算機
在百度百科中,品牌標志被這樣定義:品牌標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被認出、易于記憶但不能用言語稱謂的部分——包括符號、圖案或明顯的色彩或字體,品牌標志是一種“視覺語言”。它通過一定的圖案、顏色來向消費者傳遞某種信息,以達到識別品牌、促進銷售的目的。它的外在表現為各種圖案造型與色彩組合,以展示自己的獨特形象和企業文化。在過去,這些品牌標志通過畫冊、宣傳冊、廣告牌、名片等各種紙質或其他媒介進入大眾視野。而現如今,我們處于互聯網時代,品牌標志的設計方法和傳播媒介傳播方法也都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互聯網也被成為“第四媒體”,它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更加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全球性的空間。在日益發展的互聯網載體下,我們可以迅速瀏覽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并有意識地自主選擇想知道的信息。這種主動性使得各個品牌不得不更加重視品牌標志的視覺效果,這時品牌標志能否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能否讓受眾在頁面上多停留幾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為我們提供的可交流,可動態的世界也為品牌標志的展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電腦軟件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真可謂是只有想不到的特效,沒有做不到的特效,從戶外張貼炫酷的電影海報到顯示屏上精致的品牌標志,無一不昭顯著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為制圖帶來的優勢。自2002年索尼愛立信發布了其新穎而具有探索性的品牌標志(圖1),世界內掀起了大范圍的品牌更新,電腦圖形相應而生,突破了傳統繪制品牌標志的局限。設計師們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各種三維立體等,結合新媒介的呈現,在視覺效果上產生極大的飛躍,真實的質感和光澤無疑更加吸引大眾的眼球。除此之外,材質與光感不僅僅指類似京東狗(圖2)的時尚與科技并存的金屬感,也包括其他一些漸變、光影、模糊等手法,例如瑞士電信品牌標志(圖3),英國廣播電視公司more4頻道標志(圖4)等。

圖1

圖2

圖3

圖4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也使設計師們發現了品牌標志新的表現形式——動態化。在接觸標志的過程中,對于靜態形象受眾可以理性的深入細致欣賞,在情緒和感受上不會有打的波動,但是遇到動態化品牌標志,由于形態在不停的變換,受眾會時刻保持新鮮感去觀察,注意力會相對的集中起來,情緒也在隨著標志形象的變化而有所起伏。這樣動態標志就更容易吸引眼球。例如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logo形象,(圖5)為了形象說明瀕危物種危機的真實程度,設計意識到需要一個“不只是熊貓活動”來生動地表現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logo。設計師用數字化方法直接把世界動物基金會標志性的黑白熊貓logo轉換成了3個其他瀕危動物:山地大猩猩、加拉帕戈斯企鵝和馬達加斯加烏龜。每個形狀和線條都是原標致所使用的,動態流暢地從一種變成另一種生物,不僅表達出了更多的內容,更加深化了標志和受眾的交流。這也讓我們看到了與靜態標志相比,動態標志所具有的獨到優勢。

圖5
品牌標志的最終目的是與受眾產生溝通,并讓它所蘊含的企業理念和文化進入受眾的記憶深處,這就要求設計師的標志圖形必須具有創新性必須鮮明。
多形態標志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相當強,因為形態多樣,也更容易表達理念和文化,在具有趣味和變化的同時又能保持品牌標志的整體效果統一性,視覺效果上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哥倫比亞國家品牌形象標志,(圖6)因為哥倫比亞以動物多樣性著稱,品牌形象在原標幾何形體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不同疊加方式展現了各種不同動物,靈活而有趣。

圖6
色彩能夠表現感情,這是一個無可駁辯的事實。黑格爾在《美學》中曾寫道:“顏色應該是藝術家所持有的一種品質,是他們所特有的掌握色調和構圖的一種能力,所以也是再現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基本因素。”顏色也具有先聲奪人的視覺效果,也作為一種傳達信息的符號,因此顏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意義上的品牌標志大多依賴紙質媒介傳播,采用CMYK模式,呈現的效果與印刷店的機器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時下的互聯網時代,網站頁面、手機頁面都通過顯示屏來傳達信息,不需要線下的印刷店就可以將信息推送給大眾,省去了印刷店帶來的顏色誤差,直接使用電腦圖形的RGB模式,一系列熒光色都可以直接刺激受眾的眼球,增強視覺沖擊。
2001年8月4日的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目為《互聯網消滅品牌》的文章,至今也是眾說紛紜。不過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品牌標志的視覺創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可能,這是毫無疑問的。按照近年來各大品牌換標的情形來看,大多數品牌樂于接受這項挑戰,畢竟品牌標志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才能與受眾的步伐一致,才能將品牌標志留在受眾的記憶深處。
[1]張凌艷.設計思維[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陳漢民.標志藝術[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3.
[3]品牌元素——標志3[M]. 善本出版社,2013.
[4]MOTION GR APHICS動態品牌設計 SendPoints,2015.
[5]李愛紅.傳統圖形語言[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楊偉琪,學生,研究生,南京藝術學院,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