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華
河北省涿州市雙語學校
?
中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
張彥華
河北省涿州市雙語學校
“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教師們充分的認可,教師們在這個方面已經具有理念上的相當豐富的認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導實踐上,就更是盲目和流于形式,“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根本就無從談起。那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到底應該如何開展?應該如何對小學生實施課外閱讀方面的具體指導?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為此,我們在小學中段(3-4年級)針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的大量閱讀中,我們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閱讀主體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這種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決定了閱讀只能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因此我們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我們沖破教科書的局限,帶領學生走進書海,使學生對大量的圖書感到新奇、興奮,隨之產生閱讀的欲望;另一方面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愛好,自由地選擇閱讀內容,充分強調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地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老一輩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閱讀的全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使用工具書、“不動筆墨不讀書”,如旁批閱讀、附注閱讀等良好閱讀習慣。
1.保證具有健康豐富的閱讀內容。
現在的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個人小書柜等,采用學校購買、個人捐獻等形式積累圖書。書的種類繁多,文學、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書都經過精心挑選,不拘樣式,不拘內容,同時逐漸淘汰一批內容陳舊、不合時宜的舊書,做到“保證營養”,健康豐富。
2.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
將閱讀列入語文計劃教學時間,保證每周有兩節連堂上的閱讀課,同時不局限上課地點,可以是教室、閱覽室,也可以是綠蔭下、操場上等,另外也不強求獨立閱讀,可以是兩人、三人……甚至是小組閱讀。我們改進了作業布置,將閱讀帶進家庭作業時間,保證每個學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鐘的“家庭閱讀”時間。
1.在閱讀方法的指導方面,我們做到“跟進讀書,逐步指導”。
(1)學生喜歡讀什么樣的書,讀書的進度怎樣,教師通過查閱摘抄,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學生實際、閱讀實際和語文單元教學實際提出顯性或隱性的目標要求,指導怎樣選擇讀物。為此,我們設計了“每日讀書”的小卡片,這樣的小卡片對于小學中段(3—4年級)學生來說,簡單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會填。學生利用“家庭閱讀”20分鐘的時間閱讀材料并填寫“讀書卡片”,看得多了,自然填得多,填得多了,填得久了,學生自自而然就積累了。積累的小卡片每一個月裝訂成冊,一方面是自己看書的腳印,雖然內容有限,也不深;另一方面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同時也成了自己的小小的“讀書筆記”。同學們都表示“十分喜愛”、“很愿意做”,“比做課后習題好多了”。
(2)通過對與個別或小群體、班集體的關于閱讀的談話交流,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方法,逐步掌握怎樣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怎樣培養好的讀書習慣、怎樣提高讀書速度等閱讀技能。如要求他們認真看準字詞句段,做到邊讀邊想,細心體會字句的意思,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他們先通篇粗讀,后重點細讀,不大理解的要反復讀、反復想;輔導他們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后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適時適文采用朗讀、默讀、速讀、略讀、瀏覽、查找搜索等閱讀方法;讀前的瀏覽、查找;讀書時圈點、勾畫,附注,旁批,做摘抄,;讀時的欣賞、摘抄,讀后的交流、運用等。
(3)在上語文課時盡量體現一些對閱讀方法的指導,體現課內促進課外。
如以《麻雀》一文為例,對“旁注”式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我指導學生對“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做專題旁注。結果,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來得快而猛”,有講態度的“勇敢、堅定、果斷”,有講感情的“一心只愛孩子”,有談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評用詞的“簡練、生動、形象”,有議人物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有批注讀法的“‘落’字要讀得快而重”等。學生在具體的“旁注”中學習了閱讀方法。
總之,教師要靈活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學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可以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閱讀能力由此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總結方面,我們做到以表揚、倡導為主,進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會、我與《×××》書、我看《××××》書、談天說地大比武、佳句佳段朗讀欣賞會、中秋賞月詩詞會、閱讀比賽等。
3.我們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因此,在閱讀的全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相互之間質疑、交流、提問。由此引入創新的理念,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擴展性閱讀方法,進行直接的再造想象,進行延伸對比,進行開放式立體型、甚至是甄別對與錯的思考,進行體現個人風格的自由想象和聯想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研究性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評、質疑……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創見。
此外,在課文閱讀指導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語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說話、交際、寫作等綜合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新課標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因此,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格外重視說話練習。在中年級學生進行說的時候,其目的不僅是在字詞句的訓練與運用上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學生說的勇氣和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愛學習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