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靜
河北省石家莊市青園街小學
?
語文教學要讓小學生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
楊會靜
河北省石家莊市青園街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沒有語言量的積累,難有語文能力質的飛躍。實踐中,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我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葉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讀稱為“美讀”,并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所以,教師要注意引發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動積累語言。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應該讓學生認真讀,反復讀,以此來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桂林山水》一文,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師可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錄像,也可讓有幸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真實感受,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向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甚至流利誦讀,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將自己與優美文字聯系起來,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另外,背誦記憶更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兒童正處于儲存語言的最佳時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背誦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養記憶能力,更有利于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背誦的指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除了課文中要求背誦的以外,能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讀成誦,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極積累語言。
《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但畢竟還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師應通過教材的例子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激勵他們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目。比如,從學生年齡出發,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寓言、卡通等生動有趣的讀物,向中年級學生推薦情節動人、曲折的故事,如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向高年級學生推薦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學了《青蛙的眼睛》,推薦學生讀一讀兒童科普讀物;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種童話名篇……這樣不僅能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有利于語言的積累。在推薦課外讀物的同時,教師還應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如:教給學生摘錄、歸類、整理的方法,教會學生讀時批注,讀后寫心得體會的方法。這樣的課外閱讀,才是真正的以讀促積累,長此以往,必定會讀有所獲。
葉老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這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積累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常用的諺語,歇后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味生活,才會使生活的語言富有靈性。還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利用休息日嘗試一日家長工作,在節假日深入農村體驗生活,組織參觀、訪問,調查廠礦企業……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便會自然產生聯想,將頭腦中已有的語言材料選擇重組,積累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得到永久儲存。
知識的積累有賴于學習,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處于智力開發期的少年兒童尤其如此。積累,是一個科學的、漸進的系統工程,教師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方面應機智、靈活,有意義地去開掘。晨會課可以將思想教育與語言積累融為一體,推出“新聞播報”、“校園要聞”、“奇聞趣談”、“好書推薦”、“成長的煩惱”……這一系列學生樂于接受的欄目,并天天輪轉,由學生自己主持,號召全員參與,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便是展示語言,積累語言的絕妙機會。在班級活動中舉行朗誦、演講等比賽,學生積極準備的過程即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欣賞他人表演,學習他人所長當然更是一次語言的積累。如果說進行一次自編小報活動,那么,學生搜集素材,自己寫文章來點綴更是有利于運用語言,強化語言的積累。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后感、命題作文、隨筆等。例如:每生準備一個厚硬皮本,專門摘記從課外書報中讀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詞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諺語、歇后語、古詩詞知識、寫作知識、對聯、成語、文學常識等等。同樣,學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頁版面,做到圖文并茂。這種活動每位學生都做得非常棒,在每學期一次的讀書成果展覽會上,孩子們的剪報本、摘記本猶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故事報、新聞報、詩歌報、作文報、圖案報、生活常識報、數學報等精彩紛呈,摘記內容豐富生動,值得積累,很有價值。
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教師要不斷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才能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多知才能多智,厚積才能薄發,積淀厚重了,素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