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雪
河北省冀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
小學語文過渡語運用實踐
程永雪
河北省冀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老師的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的物質載體,它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彰顯著教師的個人魅力。而人們對語文教師的教學過渡語又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更要雕琢自己的語言,使自己的過渡語巧妙而有語文性。
1.我認為過渡語的設計應該遵循以的原則。
(1)過渡語應體現自然順暢的上下聯系。一堂課中,如果所教學的內容是幾個段落或幾個層次所組成,教者在段與段,層與層間的過渡可以根據各段各層間的內在聯系或抓住它們的共同特點進行過渡。這樣前后一貫的過渡方式,有如裁縫師穿針引線。
(2)過渡語應巧妙體現評價的價值尺度。我們不可忽視過渡語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評價的功能。
(3)過渡語應適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將對學生學習狀態和文本學習通過過渡語結合起來,過渡的效益才是最佳的。
(4)過渡語應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過渡語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包含著大量有益的語言學習信息。教師優優美得體是語言是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提升語文能力不可多得的媒介。因此,教師在設計過渡語時,應充分考慮文本的特點和學生語言文字學習的需要。
(5)過渡語應時刻緊扣課文的重難點。過渡語是為教學服務的,而不是只成教師展現自己語言設計能力的載體。因此,我們要求在過渡語設計過程中指導思想要明確,過渡語一定要為文章重難點的解決服務。
2.關于過渡語的樣式。
(1)穿線引線式:在一堂課中,老師運用過渡語把想施教的各種手段、各程序的內容、方法等(這些好比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有機地串連起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使整個課堂上下貫通,結構緊密,渾然為一體,以整體形象感知學生。在教《白楊》一課時當學生品讀完描寫白楊特點的句子后,我就講:“白楊真是一種令人敬佩的樹啊!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學生:不是)你從那里知道的?爸爸在介紹白楊的同時還在講誰?
(2)評價小結式:過渡語一般都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師可以利用它總結學生的發言,做出準確的小結,遇到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還能及時的補充。在教《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當某個學生朗讀完父親忘我地挖掘兒子的句子后,我就引出:“通過——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見了一位慈愛的父親為了救兒子而不怕任何困難的場景,來讓我們再去看看當時的情景吧!(全班齊讀)。
(3)引用經典式:引用經典詩文進行過渡既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感,又能使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在教《梅花魂》時,當品讀完外公因想念家鄉而三度落淚后,我就引用詩句“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作為過渡,使學生既能提高語文素養又能體會外公當時的心情。
(4)設疑提問式:教師用一句話把上環節內容說出來,然后提出問題,引入下環節施教內容。這類過渡語可以提高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中常用而又較好的一種過渡手段。在教<<給予樹>>一課時,讀完了金吉婭的話后我就問:“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為什么還要難過呢?”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進一步理解金吉婭是個善良的女孩子。
3.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做法。
(1)過渡語要能渲染感情,以情激情。在講鄧稼先為研究原子彈過了十年單身生活時。我把十年放大,進行了渲染。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不能寫信也不能打電話,是一個月兩個月嗎?不是。是一年兩年嗎?也不是。是整整十年,是三千六百五十次日升日落,三千六百五十個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妻子,望穿雙眼,望不到遠行的丈夫;淚染銀鬢的老母,日思夜念,盼不回遠行的兒子。同學們,把你心中的感動讀出來!”
(2)過渡語要能承上啟下。從11段過渡到12段課文內容發生了轉換,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以總結深化上文,引出下文:“不是鄧稼先的心中沒有思念沒有柔情,那幾雙尼龍襪足可以證明他的思念和柔情??涩F在他心中想到更多的是——(生答)所以他堅定地離開了家,堅定地行走在茫茫戈壁、無邊草原。這里沒有溫柔的妻子,沒有慈愛的母親,沒有溫暖的家。(呈上)這里只有千萬道難關在等著他。結合課文和你查到的資料,說一說鄧稼先都遇到了哪些難關?(啟下)
(3)過渡語要能淺化文本,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丁皟蓮椩獎住薄嚰谙取芬徽n的13段課文表現了他研究原子彈的堅定決心和不為名利的高尚人格。對于這段話學生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我設計了這樣的引導語,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人物內心,升華學生心中的情感:①一百多年遭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歷史告訴中國人:“落后就要挨打”。親眼目睹的抗日戰爭中那悲慘的一幕幕告訴鄧稼先:只有擁有高級的國防自衛武器,中國人才能真正的站起來。所以鄧稼先他怎能不堅定地說——(生讀13段)②國外對我們封鎖,專家也撤走了。我們不靠天、不靠地,要自力更生研究出我們自己的“爭氣彈”。所以鄧稼先更加堅定地說——(生讀13段)③雖然我們要當一輩子無名英雄,雖然我們要吃苦擔風險,但是,我們的工作能震我國威,震我軍威。所以鄧稼先無比堅定地說——(生讀13段)其實,我就是把這一段話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語言分層表述了出來。
(4)過渡語要及時總結,點出主題。講到鄧稼先被確診為癌癥,周圍的人都哭了,只有鄧稼先是平靜的,他為什么會如此平靜?學生在說完自己的理解之后,我這樣總結:“因為,他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祖國和人民交給他的重任,對祖國他做到了滿腔忠誠,鞠躬盡瘁;對工作他做到了扎實忘我,身先士卒;對自己他做到了淡泊名利,心底無私。所以,他死得其所,死而無憾。所以,他能平靜地面對死亡。”
正是因為在設計引導語時我注意了以上四個方面,所以這節課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課文分析的深刻透徹,學生也經歷了一場精神的洗禮!長此以往,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將會更加精彩,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