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娟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東孔壁小學
?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靳紅娟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東孔壁小學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何解決語文教育中長期存在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如何讓語文學習真正融入學生的童年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這是我校深入探索的課題。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參與
我們大膽拓寬語文教育的渠道,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設計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1.識字劇場。
“識字劇場”是針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而設計的一項趣味游戲活動。它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了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識字劇場”,一般采取表演的方式來學習。通常是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一名學生戴上“氵”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氵”,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主”、“永”、“吉”等的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圭”,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女”、“蟲”、“氵”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教師在課前可以和學生共同虛構一個故事,通過故事把這些字串起來,在故事中強調構字規律及字的讀音。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2.畫說寫。
“畫說寫”是一項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是低年級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它比一般的看圖說話對學生更有吸引力。
其主要步驟是:第一,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構圖;第二,自己動手把心中的構想畫出來;第三,通過自己的口把圖畫的內容有條理地講給小朋友聽。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內容和體裁的限制,沒有老師的硬性要求,學生辦的報紙完成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構思,自由繪畫,自由表達。毫無疑問,“畫說寫”不但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及繪畫能力,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勇于創新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畫說寫”既不是單純學習繪畫,又不是單純學習語文,它訓練的是學生的綜合素養。
1.看說寫。
所謂“看說寫”,就是先讓學生看具體可感的圖畫、實物、錄像等,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說一說,寫一寫,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減緩三年級學生作文難度,順利完成從二年級看圖說話到三年級作文的過渡。
“看說寫”首先是看什么的問題。我們的經驗是千萬不要給學生限定看的范圍。這有兩個原因:第一,限定看的范圍,會抑制小學生參與“看說寫”活動的興趣;第二,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明確“看說寫”的要求,如“看”要有順序,要細致,要有重點;“說”要有條理,要用詞準確,句子通順;“寫”要字跡工整,不寫錯別字等等。
2.聽說寫。
所謂“聽”,即聽有關故事的錄音,通過聽,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詞語,把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說”,即在聽的基礎上,發揮個人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聽到的內容;“寫”是“聽”和“說”的繼續,聽得全面,才能說得流利,寫得通暢。
首先應明確活動的要求:“聽”要聚精會神,要能抓住重點;“說”要有序、流利;“寫”要用詞準確,語句通暢。整個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說”之后,又插入學生講評這一環節。“評”是“說”的升華,學生在評的過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思維活躍了,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1.焦點訪談。
這個活動第一步要求學生自覺感受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借此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學生對此積極性非常高,找到很多焦點,如當前的“彩票熱”、“減負”問題、“零花錢怎樣花’等等。熱點話題選出以后,大家集體討論進行篩選整理,找出最為熱點的問題準備進行訪談。
第二步由小記者確定采訪對象和采訪提綱。采訪對象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老師、家長,甚至可以采訪校長。學生在采訪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口才和交往能力,而且加深了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活動時可以把需要采訪的人物都請到教室進行,這樣訪談氣氛會更濃厚一些。
第三步,小記者根據自己的訪談,與主持人合作研究,對話題進行總結,同時面向全班同學,模仿“焦點訪談”的主持人來陳述采訪和研究的成果。這樣的好處不但是鍛煉了小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把各個采訪小組的采訪成果變成了集體的成果,所有同學在聽陳述的過程中都能獲益。
“焦點訪談”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要有采、編、談、寫等各種綜合素質,這對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學生正是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信心、鍛煉了能力。
2.實話實說。
“實話實說”的最大特點就是“面向全體”的精神得以真正體現。開展這個活動時,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一次圍繞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人人發言,展開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展示自己真實的思想為特征。
例如,有一次討論減負問題,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最后對減負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認識:先從學生角度討論怎樣減負;接著又深入探討減負以后學生該干什么;第三個層次,減負與成績的關系。這種認識深度是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