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張紅霞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課堂教學改革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變化,語文教學必須走向“素質教育”。
中學語文;素質教育
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接近生活,內容豐富的學科,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為一種應試訓練。這種現狀與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對立。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教師要充分展示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語文課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本文立足探討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創新模式。
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教育教學,無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統一原則,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基礎教育仍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各種重點學校層出不窮,這些學校只是供少數“英才”,大款和特權階層用“高分”和重金、權力去擇校而設。學校在升學率指揮棒左右下,全力以赴為升學考試組織安排教學、教師、資金和獎金。凡是與應試無關的其它活動則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課講二年。每天撂在學生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數也數不盡,做也做不完的模擬考試題,這些題不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著現成答案去死記硬背。即使有的學生背會滿腦子答案,暫時贏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級學校,而實際上,他們的聽說讀寫語文能力非但沒有提高相反卻在整體素質上下降了,滑坡了。這些都告訴我們:在所有各門課程中,加強中學語文課素質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它是決定整體素質教育提高的基礎。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與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營造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來上,使學生學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只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才能在教學中盡量減少教與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采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藝術性可言。這貌似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其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這一精辟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首先,加大學生閱讀量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大量自由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依靠自由閱讀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知識比老師在課堂上生硬灌輸的知識,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學生因年齡的關系,對于人生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大量的閱讀反映人間百態的文學名著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大量閱讀中外名家的傳記作品可以增加學生對人生歷程的體驗……總之,這一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富都有極大的益處。大量閱讀還可以讓學生學到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由此可見,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會有知識的儲備和力量的積蓄,也不會有出色的語文素養。
心理學認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的培養,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其思想內涵、抒發情感并增強藝術效果這是作者描繪情境的目的。而教師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則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人情境,幫助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主動探索代替以往變被動的學習,積極擴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明確課堂需要講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外,現代教學技術也可以適當地運用到教學中來,有時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節教學氛圍的方法還有很多,除以上講到課前導語、借助音樂以外,還可以借助投影幻燈,展示實物的具體形象,或是運用電影、電視等,通過合理的運用,就能起到激勵學生情感,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目的。
[1]朱善紅.中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再思考[J].中學生優秀作文.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