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平
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學區東門里小學
?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經典誦讀教學
郝云平
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學區東門里小學
讀書一定要讀最好的書,最好的書就是經典!在誦讀經典時,學生不僅豐富了知識,學會了做人,更浸潤和愉悅了童真的心靈。在新《課標》指導下,營造濃郁的氛圍,循序漸進遴選內容,緊密結合課堂閱讀,以多樣的形式開展誦讀,制定激勵評價制度,是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
兒童時期是語文經典誦讀的黃金時期,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得到思想的提升、靈魂的升華和精神的洗滌。所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落實經典誦讀,挖掘經典誦讀的教育價值,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
由于經典誦讀教學內容的文化含量較高,又無固定的教學參考內容與教學方法,只有教師具備了豐富的古代文化修養,才能夠在經典誦讀教學中左右逢源、駕輕就熟,這對已經適應于統編教材教學的老師而言是一項挑戰。學校要有意識的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培訓,使教師有足夠的涵養應付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可以組織教師在假期集中學習,還可以鼓勵年輕教師繼續深造。但人文素養的提升主要還依賴于自身有意識的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讓教師真正認識到在經典誦讀的教學過程中,不單單應該只會“教”、會“背”,還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自然地引導學生背誦,自然而生動的敘說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在課下從容的與學生交流,使學生從心里產生敬佩,從而帶動并促進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最終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促進民族文化的有效傳遞。
為學生選擇經典內容時必須按照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的原則循序漸進。我們應當認真學習新《課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精心篩選經典誦讀內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簡單易懂的童詩、童謠、對韻作為誦讀內容,中年段孩子可選廣泛流傳的成語典故、現當代精品美文為誦讀內容,高年段還可精選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適于背誦的小古文等作為誦讀內容。
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興趣,為他們制定了經典誦讀的學習目錄:一年級誦讀《弟子規》,二年級誦讀《三字經》,三年級誦讀《道德經》,四年級誦讀《論語》,五年級誦讀《大學》《中庸》,六年級誦讀《古文觀止》。在每周的午間經典誦讀活動中、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校園濃郁的經典誦讀氛圍里,學生們循序漸進,樂在其中,經歷了經典學習的洗禮和全身心的學習體驗。
(1)鼓勵共讀活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子互讀,大手牽小手,有利于營造書香四溢的家庭學習氛圍。如,你讀上一句,我讀下一句,我背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聯,你對下聯。這種超越你我的溝通,是構建學習型家庭與和諧書香家庭的良好開端。而教師是學生的表率,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經典閱讀活動中應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誦讀經典詩文,課堂外,加入學生的背誦行列中,更能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
除了親子共讀和師生共讀,生生互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在交流讀書感受中會萌發出許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體會,這些感受的點滴不僅是人文素養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相互溝通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2)拓展到課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游戲,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完滿的智力發展。”課間游戲唱詩:孩子們課間蹦蹦跳跳、唱唱樂樂,他們玩拍手歌時,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規》,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戲時也和著《道德經》的韻律一蹦一跳,《道德經》中富有人文氣息的詞句就在學生的小嘴上和腳尖上跳躍、歡歌著。
而書法藝術是我國藝術長廊中的瑰寶。我們把學生書寫的以經典誦讀為內容的優秀書法作品掛在校園里、樓道間、課室里,營造一種濃郁的書香氛圍,更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誦讀的積極性。假日里,讓學生繪制與我們的經典誦讀內容相關的手抄報、小人書等,開學時作評比和展覽,學生在接觸生活中鮮活的語文材料時,豐富了自己的閱歷,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和情感體驗。
環境對教育的作用,古人早已認識到,不但有“染蒼則蒼,染黃則黃”之說,而且還流傳下了“孟母三遷”這樣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進行經典誦讀教育,我們除了可以借助課堂教學這種外顯的方式影響學習者之外,還可以借助無處不在的環境,以一種內隱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而其中尤以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最經常、最深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環境育人”的原則,從環境建設入手,努力在校園里營造經典誦讀的氛圍,盡可能的將校園建設的富有詩意、富有情趣,讓每一個景點益智、每一個空間出彩,使校園在中華經典文化的浸潤中散發出淡雅的書香,令步入校園的孩子時時處處感受到經典文化的氣息,在濃厚的書香中茁壯成長。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時代語境下,素質教育成為教學活動的一大內容,而語文經典誦讀無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手段。教師只有不斷完善教學體系,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社會進步和民族富強培養高素質人才。
[1]呂曉敏.淺談古詩教學的幾點做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1).
[2]彭雪卿.經典詩文誦讀策略研究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