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賀榮
河北省永清縣第二小學
?
提高課堂效率 促進英語教學
徐賀榮
河北省永清縣第二小學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心得體會:
我們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練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課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內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把握時間的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消化。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間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通常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提問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努力。經過這一點兒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課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課堂教學必須注意以下三個“度” :一是程度,包括難易度、深廣度、靈活度,要體現課標要達到的的程度,考慮學生可能接受的程度;二是密度,容量大則密度大,反之則小,必須做到疏密有致;三是速度,教學點難而學生不易接受,速度應該放慢,反之則應加快。教學過程應該快慢相間,要做“變速運動”。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比如,我們南方人學普通話,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時間,受到地道的普通話的熏陶,勝過讀書、學習幾年。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努力創設英語環境。如我對三年級新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課堂中涉及到的課堂用語盡量用英語來表達。當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給予恰當評價,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說這些話時,不必擔心學生聽不懂而影響教學進程,可用體態語言輔助交流,必要時用中文翻譯,使學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語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回家、道別等內容,進行角色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這樣,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現代教學,不能停留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實物、掛圖、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片、電影和計算機進行英語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所以,教師要經常利用這些輔助手段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能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
快節奏教學并非語速快、內容進程快,而是進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環節的課堂操練。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有意注意時間短暫,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的優勢,以學生能接受的快節奏來組織教學。對課堂高密度、快節奏的教學設計,我采用如下方法:
(1)熱身運動。課前先讓學生Sing a song,接著讓學生作一分鐘“Every day English”的演講,讓課堂一開始就很快充滿了英語氣氛。
(2)利用幻燈片。上課時利用幻燈片幫助學生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生動、直觀的圖片,使學生對已學的內容過一次“電影”,加快了節奏。
(3)提問式。競賽法。少年兒童有爭強好勝心理,實行此法教學,課堂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可以分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個人挑戰競賽等。這樣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就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