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學區
?
談小學語文課中的多媒體教學
李 華
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學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被引入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以創設一個優良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并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并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其高效生動的優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內容,以色彩斑斕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自覺地融入到學習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曾經有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的形象、生動,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用豐富直觀的畫面和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課本或掛圖提供的只是平面的,不動的畫面,只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多媒體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和動畫,會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驕傲的孔雀》一文時,用動畫設計一只昂首挺胸,正沿著湖邊散步的孔雀,學生通過栩栩如生的畫面可以直觀看到孔雀驕傲的模樣,然后再用動畫將喜鵲的有禮貌與孔雀的驕傲形成鮮明的對比,再次刻畫出孔雀的驕傲。這樣,同學們就通過這些直觀的畫面了解了孔雀到底有多驕傲,繼而有很大的興趣去了解這么驕傲的孔雀身上還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2.視聽結合,在趣味性的氛圍中激發興趣。
讓多媒體的畫面和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直觀性的畫面和富有樂感的音樂結合起來,產生一種趣味化的教學氛圍,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會不自覺地產生興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傾聽配有音樂的課文朗讀錄音,逼真、生動、優美的聲音,使學生仿佛置身西沙群島。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一邊看動畫片上西沙群島的美景,一邊講解。這樣,海底嬉戲的魚群,蠕動著的海參,美麗的珊瑚,海灘上各種好看的貝殼和巨大的海龜,都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教學始終使同學們處于愉悅的心情中,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中。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眼”,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引導學生理解“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我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詩的語言美,而且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
“大語文教育”實際上是語文的素質教育,它要把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脫出來,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發展、創造力的培養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課本上的范文雖為名家名作,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但并不是瞬息萬變的世界的全貌,生活中還有無涯的知識等待我們去學習與開拓。要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把教學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袤的土地上。學完《埃及的金字塔》后,可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索世界其他的七大奇跡的相關資料。學習《長江之歌》時,讓學生在網上搜尋,查找更多的感性資料:觀賞長江的視頻,閱讀有關長江的故事,感受其磅礴的力量與博大無私的胸襟,為激起學生愛國情懷提供基石。張孝武先生說:“語文與生活同在。”由此看來,學校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體驗,將生活作為課堂語文學習的最好注解,并將語文能力運用到生活中,這是“大語文教育”的根本要求。“將書中的間接生活與現實的直接生活溝通起來,書就讀活了,把語言與背景經驗接通了,書就讀出韻味了。”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置身于世界,審視社會人生,去讀世間這本無字的活書。
多媒體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媒體也為我們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1]程翔.試論閱讀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J].教育研究.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