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向梅
貴州省織金縣四中
?
如何做好語文教學的反思
龍向梅
貴州省織金縣四中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反思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出成績?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就是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從有沒有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充分體驗成功等三個方面對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進行反思談了自己膚淺的看法。
語文教學;有效;課堂教學效率;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反思是發現問題的源泉,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是促進認識升華的可靠途徑。我國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反思是教師及時補救的依據以及今后教學改革的借鑒,通過課后反思能達到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及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師執教多年,卻長進不快,有的教師剛涉足教壇,卻能后來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總結。可見,寫教學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改進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環節的設置、知識點的落實、學生掌握的情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沒有過關,沒有過關問題是什么原因,采取哪些措施補救,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中的教訓,為以后教學更上一層樓做好鋪墊。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們語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幾個問題,讓同學們先進行分組“討論交流”,接著匯報。進行完這一環節又接著進行類似的下一環節,周而復始。于是教師講的明顯少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看起來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可是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呢?長期如此,勢必影響到教學質量。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發揮需要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學生對于所教內容的不同反應適時改變教學策略,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對于所講內容表現出疑惑的神情,教師應把握機會,從學生都熟悉的內容開講,逐步引導到新的知識點上,或大家進行課堂討論,共同論證新的知識點等方法,解決學生的疑惑,完成學習目標。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應該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把語文課堂真正交給學生”,不能演變為不負責任的“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要把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有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而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個性受到了壓抑。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的雙邊的場所,同時也是學生間合作交流的動態樂園,在教學中,圍繞某一知識進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并通過學生相互合作,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合作探究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反思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學習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充分提供學習反思的機會,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思,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反思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促進發展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展,使語言更具人性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感受時,要能根據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通過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通過對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深切感悟,激發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激發起他們培養誠實、善良品質的自覺性。
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只要我們將教學反思根植于課堂,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就能實現專業素養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