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 松
河北省文安縣大留鎮中學
?
引生活之泉,澆灌學生思維之花
——淺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巨 松
河北省文安縣大留鎮中學
政治教學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即生活”。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生活之泉,澆灌學生的思維之花。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試圖用所學的政治知識進行分析與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傳統的說教模式,讓政治課堂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在《讀書觀感》中有著名的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給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帶來的深深的啟示:要想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就必須學會引生活之水,讓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知識的理解與學習能力的提高。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已經不適應課改的要求,教師應嘗試借助生活水“泉”,澆灌學生思維之“花”,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在備《家庭保護》一課時,我尋找了很多父母不履行對子女義務的鮮活案例,如遺棄子女,以不當的方式教育子女等,希望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家庭保護的內容。學生的反映是積極的,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家庭保護的內容:“家長要履行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要尊重、教育、引導未成年子女……”從表面看,這樣的課堂似乎達到了教學的目標。其實不然,學生知道了,理解了,可是他們的情感并未得到滿足,正確的生活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并未得到升華。因而我認為這里的敗筆就在于未能喚醒學生,觸動學生。其實最能觸動學生的不就是學生自身的經歷了嗎?于是我把教學設計重新修改。
我先以學生關注的熱點《爸爸去哪兒》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家都喜歡‘爸爸去哪兒’的節目,有誰知道該節目引進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呢?”學生一下子就爭論開來了,“是因為父親很少時間陪孩子”其中一個學生答道。“那大家的爸爸媽媽有沒有盡責任,照顧好大家呢?是媽媽花的時間多還是爸爸花的時間多呢?爸媽為我們做過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把父母愛自己的經歷在小組里分享吧!”在講述自己爸媽為自己付出的時候,我看到有的同學紅了眼睛,還有的在悄悄地抹眼淚。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學生都回想起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他們的表達欲望得以激發,熾熱的感情得以喚醒,同時也真正地體味到了家庭保護的內涵。
幾年從教下來,我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只要我在上課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哪怕只有一小點,絕大部分的學生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認真,有的還要求再講,此刻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課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我在講《自尊自愛》一課中講到“恥辱戒指”的故事,學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學校給每屆畢業生給予一枚恥辱戒指的旨意:讓他們謹記過去曾經所犯的過錯。這時候我留意到了學生桌面的成績單,記錄著每次成績和進步、退步的情況。于是我靈機一動:“為什么有的同學愿意在桌面上貼著自己的學習成績單呢?即使里面記錄著他們曾經失敗的經歷。”同學們頓時沸騰起來了,“這是讓我們記住失敗的教訓,同時哪些進步的經歷也提醒我們要汲取成功的經驗呀!”其中一個學生回答……第二天來到班上時,我驚奇地發現很多同學都在桌面上張貼了自己的成績單,有的還添加上了勵志名言呢?學生不但懂得了什么是自尊自愛,也在生活中踐行了自尊自愛,我感到十分滿足。
生活給政治教學注入動力。政治教學中引入生活問題是為了回歸生活。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感悟真理,也需將這些知識和理論回歸到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去理解和運用。
實踐證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距離越近,效果越好。有些生活情境學生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但不能在課堂上真實地展現出來。為此,教師要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語言敘述等手段把問題情境生動地模擬出來。
比如:在講授《自立自強》內容時,我根據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創設了幾個情境,(1)“這樣真省事!”:小李做作業,從不愿自己思考,總是偷偷抄同桌的作業。(2)自從上了初中,住校以后,小銳開始懂得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與生活時間。(3)“媽,你來學校接我,我沒坐過公交車。”雖然小殷家離學校很近,但每逢周五總要媽媽來接自己。(4)“媽媽,我能自己洗衣服了!”:新學期,住進學校宿舍的小帆學會了自己洗衣服。接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或耳聞目睹的情況分析以上四種現象。學生們對自己安排生活的小銳和學會自己洗衣服的小帆表示認同和贊賞,同時指出那種抄襲作業和依賴父母的學生是缺乏自立自強精神的表現。紛紛表示在學習和生活應該自覺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懂得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結合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學校住宿的情況,為了讓七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更好踐行自立自強,我進一步設置了以下情景,(1)下午5點20分放學,晚上7點上課,這段時間,你怎樣安排?(2)本周班主任請假了,你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3)老師提議讓你擔任班長,可是媽媽反對,認為這樣會影響學習,你該怎么辦?(4)每個星期,爸爸給你150元,你怎么用?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各抒己見,這樣的情景設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他們學得最好。”只有當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或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豐富知識并探索新知識。在這節課上,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和理解知識點,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課堂的空間就有多大。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通過有效形式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相互融合起來,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思考,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