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穎
河北省永清縣特殊教育學校
?
培智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探究
楊桂穎
河北省永清縣特殊教育學校
根據弱智教育的培養目標,即全面發展、補償缺陷,開發潛能、融入社會的宗旨。所以,對弱智兒童的教育不應是以文化知識為主的教育,而應以生活經驗為中心,他們所需要的是實用性強的生活化的知識、經驗及技能,融入一些實用的讀、寫、算等學科知識的生活能力訓練教育,是一種功能性、生活化的實用生存教育。那么如何實現培智學校語文課堂生活化,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煹乃囆g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智障學生除自閉癥外大都有愛表演的天性。創設好的情景,營造好的氛圍,激發學生表演熱情,使學生如臨其境,以啟發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讓學生主動參與的目的。
我在教《做文明學生》這一單元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模擬生活場景,讓智障學生向課文中的學生學習,見到老師說:“老師,您好!”見到同學說:“同學,你好!”接受別人幫助要說:“謝謝”,上學時向家人說:“再見”,利用學校這一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練習到了在學校怎樣與老師、學生家長、同學打招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因此,生活場景展示法能擴展教學的空間,補償智障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進智障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陳鶴琴說過:“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假如讀書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更有趣,更快樂,更進步了嗎?”在游戲中發展語言,獲取知識,同時不知不覺融入生活,學會生活,也愛學習。從中還可以鍛煉學生反應力和身體協調能力。適時的為弱智學生補償缺陷。并且增加了學生的記憶力,促進大腦發育。
游戲不只是下課才可以做的,在課堂上運用游戲對課堂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在教學《認識五官》這一單元時,用兒歌《小手拍拍》指導學生互相指認,還用貼五官的游戲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當然是顯著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從學習中感受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蔽覀冞@里所說的語文課堂并不單指學習用的教室。社會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生活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時不僅要反映學生現在的生活,而且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生活;課堂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生活的視野延伸到社會實踐中去。
教學《爺爺奶奶》一課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為了讓爺爺奶奶不再操心,你打算怎么做?并要求學生回家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周一回來后我讓他們匯報,同學們的做法是五花八門,如:“我周末自覺做完作業再玩,不用爺爺奶奶操心。”“我晚上陪爺爺奶奶散步了?!薄拔掖螂娫捙銧敔斈棠塘奶欤顾粫械綈??!薄拔抑苣蜖敔斈棠套黾覄樟?,讓她不那么累?!薄瓱o論是哪一種形式,都使智障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了尊敬長輩的道理。當然回到教室,培智語文課堂的實踐活動也是無處不在的,唯有實踐才出真知,特別是對于智障學生來講,對間接經驗的內化怎么都不如通過實踐習得的直接經驗行之有效。在講解《洗腳》這一課時,課文的內容把洗腳的過程講得很清楚,但是要學生真正理解洗腳的步驟還是要實踐,這也是回歸生活的最好辦法,更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在培智學校學生的教學上比普教顯得更為突出和艱難。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他們的坐姿或書寫習慣、個人衛生、課堂紀律等等。培智學校語文課堂習慣化教育必須持之以恒,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壞的習慣可能耽誤終身。生活是一種習慣,怎樣的習慣決定怎樣的生活,所以培智學校課堂教學的好習慣“養成教育”要認真抓,細細抓!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來自生活,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必須回歸生活。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這對智障學生而言,是最直接的肯定,智障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會感到無比快樂和興奮。通過運用知識,學生能更牢固地掌握這些語文知識,同時可以培養智障學生的自信心。
教課文《阿姨來了》時,我先以邀請學生來老師家做客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興趣,再讓他們談談做客時的心情,自己以前在做客時是怎么做的,吊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就為學生學習課文作好了鋪墊。由生活經驗過渡到課文學習,學生的心就被緊緊抓住了,這個時候學生就心甘情愿地跟著老師學習了,而不是老師用威嚴來逼著學生聽講了。再以“回到生活中去”為宗旨,做到課堂為生活服務。課文中的生字詞語會讀了,課文理解還會背了,這樣就完成任務了嗎?遠遠沒有,怎樣把課文中的句子轉化成生活中的技能呢?那是老師必須重視的?!斑M屋先要把門敲,見到主人問聲好?!痹趺辞瞄T,怎么問好,都是要老師花大力氣訓練的,這是一種交際的能力,是生活需要的。
“聽、說、讀、寫、練”是生活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略的基本環節,“練”是立腳點。例如:我曾經在教學生學會認讀“衣服、拉鏈、紐扣”這幾個詞語,會說“我會(扣紐扣)?!边@個句子后,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教學生穿衣服、扣紐扣、拉拉鏈。雖然這似乎不是語文教學內容,但是會讀這幾個詞語,會說這個句子,對智障兒童來說沒有一點用處,真正學會這幾樣技能才是有用的,也是家長最希望看到的?!皩W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學生能學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學科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彼此間都是相容的,相通的。對學生有用的要及時教,不能覺得這是勞動技能課的重點,就放棄眼前的好機會,等到勞動技能課的時候再去教,要抓住每一次機會,促進學生的發展。
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走近生活,不僅可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而且由于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平等、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