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儉
河北省永清縣韓村鎮中心校
?
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王 儉
河北省永清縣韓村鎮中心校
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我們如何改變多數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弱的現狀呢?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1.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
例如: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利用加、減法的互逆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口算等。
2.合理訓練。
(1)提高口算,心算、速度的能力。每天利用5分鐘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單項的計算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重點練,對于學生難掌握之點易錯之處要突出練。
(2)對比練習。我在教學中,將易混易錯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分比較,通過有目的的練習,使學習糾正錯誤以提高學生的辯析能力。并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業,糾正錯誤。
(3)改錯練習。教師故意將學生作業中的典型錯誤板書出來讓學生指出錯誤之處,說明產生錯誤的原因,并糾正過來。教師要及時地發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收集錯題,定期上一節糾正錯誤課,讓學生會診,當“錯題醫生”,反復練習,便于對癥下藥。
3.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
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我每天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進行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道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這樣常抓不懈,才會使我們的訓練達到理想的效果。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
對于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據。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審題習慣。
2.細心校對的習慣。
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么可能正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字或符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要求學生在練習或考試時,做到三核對:“題抄好后要與原題目核對;豎式上的數字要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橫式上的得數要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這樣,學生計算熱情大大提高了,“心”也漸漸變小了,抄錯題、抄錯數的現象慢慢地消失了。
3.積極驗算的習慣。
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于被減數等等。在教計算時,我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
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
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如:對于38+25+3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植樹節,二(1)班種了38棵樹,二(2)班種了25棵樹,二(3)班種了30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地列出了式子:38+25+32,然后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等等。
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乘、除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做完題不回頭檢查等。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讓學生細心呢?
(1)教師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總結經驗,歸納方法。比如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
(3)教育學生養成驗算習慣。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我們要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復核或驗算。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但愿老師們,在今后的計算教學中結出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