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彬
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老壩港小學
?
農村留守兒童EQ的開發策略
唐慧彬
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老壩港小學
情商(EQ)和智商(IQ)一樣,都是人類適應社會與環境的基礎。情商主要與非理性因素有關,它通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等加強或弱化認識事物的驅動力。情商的高低反映著情感品質的差異,高情商能更充分地發揮智商的作用。農村留守兒童的情商發展與同齡兒童存在著差距,已經成為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桎梏,注重農村留守兒童的情商開發已經迫在眉睫。
農村;留守兒童;情商;EQ
情商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因地域、年齡、社會經歷等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情商發展上比較隨意、漫無目的且不受管控,常常導致暴躁、浮夸、散漫、自卑、消極等負面情緒。所以留守兒童的情商教育應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情商進行合理及有序的開發和培養,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自己,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我校是一所地處黃海之濱的農村小學,經調查發現全校將近60%學生的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的隊伍不斷壯大。我校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這樣幾種類型:(1)單親教育型,父母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留下了與孩子一起生活,父親外出的比例高于母親。(2)隔代教育型,父母雙方都外出,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3)寄養教育型,父母雙方都外出,把孩子寄養在親戚或朋友家。
正處于發育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缺少了父母的引導和幫助,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情商發展的異常,具體表現為:
1.自卑、孤僻。留守兒童因為缺失父母保護的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常常獨來獨往,對老師和同學都持戒備心理,人際關系緊張。
2.焦慮、憂郁。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長期跟隨祖輩生活,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壓抑在內心,久而久之心理狀態比較焦慮,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緒。
3.懶散、厭學。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留守兒童在這方面訓練是欠缺的,或多或少都存在行為障礙,作業拖拉、書寫馬虎、上學遲到,還有的無節制上網、癡迷玩游戲……
4.敏感、逆反。由于留守兒童家庭沒有稱職的監護人,無助感、失落感逐漸產生,有些孩子因此變得自私,缺乏禮貌,行為粗野,還有極個別學生存在說謊、小偷小摸、打架等過格行為。
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情商,要從引導留守兒童能自知、自控、自勵入手,在缺少親情關愛的情況下確保學習和生活能正常發展,并懂得通過移情換位消除溝通差距,與人和諧相處的目的,具體策略如下:
1.建立檔案,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個體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為了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建立檔案非常必要。在新生入學和新學期報到的時候,學校要求班主任對留守兒童進行登記,檔案內容除了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務工地點及其聯系方式、臨時監護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還應包含留守兒童的德育素質、興趣特長、學習成績、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等資料。全面完善的檔案有助于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成長的軌跡,為制定情商開發策略,開展情商教育奠定基礎。
2.及時交流,有效疏導。留守兒童情商發展的一大主要障礙就是心結不能及時化解,心語無法及時傾訴,為此學??梢越ⅰ傲羰貎和摇保⒔∪勑闹贫???梢允抢蠋煾鶕羰貎和谋憩F主動進行溝通和了解,及時疏通和指導;也可以開設熱線,給留守兒童提供主動談心交流的途徑。交流渠道暢通了,就能夠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生活、行為、身體等各個方面情況,有利于教師積極制定對策,從而及時疏導留守兒童的情商發展問題,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3.搭建平臺,活動育人。高品質的情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給留守兒童提供了展示特長及人際交往的平臺,是開發留守兒童情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班主任要結合留守兒童的個性特征,給他們提供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和集體意識,同時增進同學之間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在班集體組織的一些班隊會、文體活動中,要多給留守兒童創造機會,特別是那些靦腆、內向的孩子,依據其興趣、愛好設計活動,充分讓其展示特長,鍛煉膽量,提高留守兒童在同學中的威信,從而深度融入班集體。
4.結對幫扶,互助提升。打開學生心靈最好的鑰匙,就是同學之間的友情。同齡人的交往可以緩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各個班級根據留守兒童的存在問題進行有針對的結對,幫扶的常見形式有“一對一結對幫扶”“多元化幫扶”“小組互助式幫扶”等。幫扶小組通過優勢互補,學習基礎差的有了小老師的幫助,獲得了個性指導;自控能力差的有了榜樣示范,逐步能夠控制自己的不良言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在同伴的指導下,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自覺養成衛生習慣……互助小組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同時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培養團結協助的意識。
5.家校共育,優化策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兒童情商發展障礙的主要原因,留守兒童父母雖然外出務工,但并不表示家庭教育責任放手,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更具特殊性,所以有必要指導留守兒童家長們優化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引導,從而更好地履行監護人的責任。家長學校可以通過短信、年末的家長會,對留守兒童家長開展專題培訓和指導,還可以建立各年級的留守兒童家長微信群、QQ群,經常組織研討活動,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商討育兒難題,實現共同提升。
6.架設心橋,親子交流。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盡管節日或者生日之時,不少留守兒童會收到父母不遠萬里寄來的衣服、玩具……但這帶來的驚喜都無法替代親情與關愛。為此學校組織“鴻雁傳情”活動,結合兒童節、母親節、元旦等節日,組織留守兒童撰寫思念日記,繪制生活花絮,拍攝留守生活……通過多種途徑和媒介讓孩子傾訴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化解了留守兒童淤積于心的思念之苦,讓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態。同時鼓勵留守兒童家長積極與孩子進行電話、短信、視頻的溝通和交流,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從而提升孩子的生活熱情和自信,消除寂寞和自卑心理。
注重留守兒童情商的開發,開啟心扉,磨練意志,提高心理素質,樹立健全人格,讓每位留守兒童都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龍友利.農村留守兒童的情商培養[J].科學咨詢,2014(23).
[2]仵紅艷.論少年兒童的情商培養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32).
[3]趙文榮.情商開發——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