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芳
河北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
高中化學教學中環保意識的培養
于清芳
河北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高中化學教材緊扣當今時代發展主題。教材中滲透著環保意識,這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聯系實際。讓學生明白生態的惡化會帶給人類嚴重的后果,教師可從環保的重要性,結合現行化學教材讓學生從化學角度出發,講明污染源的形成及危害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環境惡化的本質。進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到改善環境的方法,在授課中逐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高中化學;教學;環保教育
當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現代工業高速發展,不可再生資源遭到掠奪式開采,能源消耗幾何級增長,環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既要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又要珍惜保護環境是當前的熱門話題。我們從報紙、電視等媒體中看到聽到的兇猛的洪水、泥石流、沙塵暴、資源困乏……這種字眼越來越多,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全球面臨的迫切任務。環境教育其意義深遠,它將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高中化學教材中滲透著環保意識,作為一位高中化學教師更應該在傳授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把環境保護教育貫穿到化學課堂教學中去,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環境現狀,提高他們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讓學生樹立“化學無污染”“生活無污染”奮斗目標,實現廢物“不亂排放”和“零排放”。
工業“三廢”的大量產生,使生態失衡,環境污染。據資料記載,1943年9月美國洛杉磯首次發生了光化學污染,即“沼杉磯煙霧”事件;1952年12月在英國倫敦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廢水通過生態系統食物鏈的轉移、循環、累積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事件;由于全球溫室效應,引起人體組織缺氧,導致頭痛、神經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顯然,環境的污染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心健康。“溫室效應”現象越來越嚴重,生態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植被荒蕪、沙漠化嚴重,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人們生存的環境受到嚴重威脅……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若不加強環境管理,讓不斷增加的工業“三廢”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等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對全民族特別是在校學生進行環境、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這就要求從高中化學課開始抓好環保教學。
1.密切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適當滲透環境保護教育。在高中的各主要學科中,化學可以說與環境保護的話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從初中“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的敘述到高中化學硫酸、硝酸知識中尾氣的回收和利用、“煉鐵”知識中高爐煤氣的處理,“石油”中石化工業產生的三廢、“煤和煤的綜合利用”中廢氣和廢液的處理,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緊扣課程標準,認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討課本中環境保護教育的因素,詳細列出高中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2.改進化學實驗,強化環境保護教育。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是對學生加強環境保護教育的極好機會。如許多實驗毒氣外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置漏氣。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教育好學生,在實驗前首先要做好氣密性檢驗。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中,只要將尾氣用堿液吸收,就可以有效防止實驗過程中有毒氣體的泄漏,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和對師生的傷害。許多學生在制取氣體時不考慮藥品的用量,“跟著感覺走”,搞得實驗室毒氣彌漫,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要使學生逐漸在化學實驗中樹立“定量”意識。比如要制取1升氯氣(標準狀況下),通過計算大約需4克二氧化錳,那用天平稱取4克就行了,不要用藥匙一取就是幾大匙。
3.結合課外活動進行環保教育。課堂教學固然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但課外活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所以還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考察和社會調查(如參觀造紙廠、水泥廠、化工廠,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等),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原因及對策,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出專欄,辦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作講座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進一步了解國家和地方的環保法規和政策,認識到破壞環境是一種不道德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
環境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責任,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充分利用教育教學這一載體,使每一名學生都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并通過他們的宣傳,讓人們都能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這樣我們就能夠創建一個綠色環保的生存環境,使社會得到永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