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辰
河北省高邑縣東韓莊學校
?
怎樣才能讓數學走進生活
耿敬辰
河北省高邑縣東韓莊學校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也在不斷地摸索。怎樣才能讓數學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呢?下面結合我在日常教學中的實際,談一談我的做法與體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讓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知識,讓知識和日常生活交融。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進而樂此不彼地學習。
例如,在教學“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借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在新課教學時,我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將相遇問題中的情節作表演,并口頭編題,再解答。在活動時,兩位同學站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地),面對面地站著,喊“預備走”,一齊面對面走來(同時相向),經過一定時間,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遇)……過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在學生對此類問題的結構和解法有了基本了解時,我又布置一個活動: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這個節目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范:將兩手掌豎直,掌心對掌心,慢慢靠攏,經過一會兒兩手掌合在一起。就是相遇……經過活動,學生對相遇問題的三種類型都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以“比和比例”一課為例,當學生進行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探究、完成了課后的基本練習后,我利用午間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測量操場邊的那棵楊樹高度的實踐活動。在學生提出了多種測量方案(如爬上去量,砍倒后量等),但都未能與所學知識掛上鉤時,我就讓一名學生拿來一根2米長的竹竿,筆直地插到楊樹旁邊。學生經過觀察很快發現了竹竿長度與竹竿影長的關系,并迅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測量樹高的方法。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深刻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為學生長大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經過課堂學習,雖然也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這些實際問題都是已經過加工并處理過的問題,只有真正把這些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去,才能真正達到內化。
例如在學習了“折扣”后,課后我讓學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有關折扣的數據,并自己編題。結果學生們深入到商店,了解商品的價格和各種促銷情況,根據自己調查來的數據與事例編成“折扣”問題,他們編的題型內容生動、題材多樣。當課堂上出示有學生自己收集的素材編成的題目時,學生覺得十分親切,并且學生在掌握了“折扣”問題的解題方法之后,還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
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并且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從而增強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的觀點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課內外知識與生活相連,讓學生感知生活,讓學生親近數學,使數學更加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