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新
河北省武邑縣橋頭中心校肖橋頭完小
?
找準小學數學課堂改革的突破口
王煥新
河北省武邑縣橋頭中心校肖橋頭完小
新課標中指出,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放手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變被動接收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而當前,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值得我們思考。
1.落實教學管理。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加強教學過程管理。而在農村小學,不少學校的常規檢查制度和教師備課制度形同虛設,檢查時就是翻看一下老師是否有備課本,備課的次數,而根本就沒有涉及到備課的質量,長此以往,不少教師就是抄抄教案,應付學校檢查。要轉變這種情況,學校要把教學管理條例細化成可操作策略,把常規方案變為實際行動,真正讓全校師生在常規管理中形成自覺和自發,形成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習慣,切實做好校本常規性檢查與評比工作,包括備、上、改、輔、練等環節精細化管理,真正通過科學性的督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2.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一堂課完整的準備主要包括:備教材知識結構、教學目標要求,備重難點,備教材的創造性開發利用,備學生,備教師,備教具,備教學流程動態生成中可預知和不可預知的情況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備好每一堂課都是一項艱巨而繁瑣的工作,都需要花去數倍于一堂課的時間。因此,備課決不僅僅是抄一抄、寫一寫教案就能完事的。
實踐證明: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觀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都不盡人意。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F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生動活潑。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努力做到“四個轉變”和確立“四種教學觀”。
“四個轉變”,是指:由單純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全面的素質教育;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由局限于課堂的封閉教學轉變為課堂內外相結合的開放性教學;由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發展能力的教學。
“四種教學觀”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確立如下四種觀念:整體觀。即是用整體觀點指導課堂教學,從整體上進行數學教學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各種因素(教師、學生、教材等)的積極性,使它合理組合,和諧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重學觀。就是要求教者重視學法指導,積極地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的過程;發展觀。不但要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更重要的要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愉快觀。要把愉快因素帶進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主動求知、主動探索。如我在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導入新課后,是這樣展開的:
(1)出示以下填空,讓生完成:0.008米=( )毫米
0.08=米( )毫米 0.8=( )毫米米 8=米( )毫米
(2)生填后,問:從上往下看,第二式和第一式比較,等號兩邊的數各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說出移動、變化結果)
師:還可以從哪兩個算式的比較中得出同樣的變化規律?(生個別匯報)
師:誰能用一句話說出這種變化規律?(生匯報交流)
師: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三位,原來的小數又有什么變化?同學們能根據上面的方法,說說你是從哪兩個式子的比較中發現這個規律的嗎?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嗎?
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各自發現的規律)
師:誰能大膽的猜測一下,如果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大小又將怎樣變化呢?
生:(生再次分組觀察、猜測、討論,先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內交流,各小組暢所欲言,討論十分熱烈)
師:同學們能從上面的式子中舉例說明嗎?通過驗證,誰能再說一說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嗎?
生:(分組舉例驗證,梳理概括規律,形成統一認識)
(3)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哪小組能完整地說一說小數點位置移動是怎樣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呢?
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最后形成完整的認識)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書上說的和同學們自己發現的規律一樣不一樣?
在本案例中,我改變了常規的教學方法,大膽地讓學生猜測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把數學知識和規律的習得,溶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交流、驗證、歸納、合作、反思等數學活動,自主地發現問題,獲得成功。
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愛崗敬業,踏踏實實的去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其次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理解其內涵和意義以及操作方法,大膽祛除舊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把新課程教學理念自覺運用于自已的教學實踐中,主動地摸索、反思、積累教學經驗,才能探索出適合與農村學生接受能力相適應的、有自已風格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