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初中數學教師怎樣運用教學語言
王文娟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數學教學語言,是數學教師闡述數學知識和技能,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傳遞各種數學信息,強化數學知識,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教師的語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些學生之所以害怕數學,一方面在于數學語言難懂難學,另一方面是教師對數學語言的教學不夠重視,缺少訓練,以致不能準確、熟練地駕馭數學語言。下面本人將從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出發,對數學教學語言的運用談談幾點心得。
由于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困難,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由于沒有弄懂數學語言而不能理解數學內容的意義,所以學生的數學知識表面化、形式化,勢必影響數學的學習。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不斷做互譯練習。例如:“a是負數”與“a<0”的互譯;“a、b互為相反數”與“a+b=0”互譯。
數學教學語言的準確性是指在敘述數學事實時,表達應貼切,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不違背數學學科的科學性要求。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是表達數學概念、判斷、定理、推理的邏輯思維語言,具有準確、嚴密、嚴謹的突出特點。數學語言有一副“鐵板的面孔”。它的每個字、詞都有確切的含義,不容混淆。
數學教學語言的規范化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應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的規范與否,不僅影響教師表情達意的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獲取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效果。語言的規范,首先要語音的規范,即講課要用普通話,不用方言,更不能說白字。
數學教學語言的簡潔性是指敘述數學事實時,應簡短,一語中的,不說廢話、避免無意義的機械重復。數學語言本身是一種非常簡潔的語言,如勾股定理“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用一句話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數學語言的簡潔還表現在它的符號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語言文字敘述,這些符號、公式更簡練、更形象,特征更明顯。對此,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說,符號“以驚人的形式節省了思維”。我們必須根據數學語言簡潔的特點,凈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的精髓,并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正確理解語言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所表達的數學內容,熟悉它們的互化,注意特點和關鍵。教師可以把數學知識歸納為一些圖形或圖表,使繁雜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系統化;也可以編成短小精悍的口訣、順口溜等,便于記憶。
初中學生的年齡雖然比小學生要大一些,心理上也較成熟一些,但在語言的許多方面有未完全擺脫原來的一些習慣,語言思維的速度與高中生相比還是要慢一些,因此,在教學時,我認為,老師的語氣還是應柔和一些,語速應慢一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的語言產生親切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語言應飽含感情,我們在講臺上必須全身心地“進入角色”,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融于數學教學之中,以聲傳情,以情傳聲。例如:在講我國古代數學取得成就時,語氣是莊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講陳景潤教授的鉆研精神時語氣是崇敬的。教師的語言表達還應富有節奏感。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如果四十五分鐘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教學語言具有千種風情:時而平緩如行云流水,時而急促如山雨欲來,時而激昂如萬馬奔騰,時而戛然而止,“此時無聲勝有聲”,用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喚起學生心靈的感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例如在描述數學概念和講述數學過程時,語調可緩一點,聲音顯得平靜一點,用一種娓娓道來的姿態,以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講到教學內容的重點時,聲音應大一點,語氣放重一點,以讓學生引起注意,講到思維緊要處,聲音的節奏應急促一點,語調應高亢一點,以便使學生產生情感和思維上的共鳴。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提高課堂教學語言水平,首先必須注意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上課時努力使語言規范、流暢、清晰,富有感情,課后要反思;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要廣覽博學,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語言素材,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信手粘來。其次,在課前,對課堂教學中將要講哪些話,該怎樣去講,什么時候講等等進行預先設計和構想,對重點部分還可用講稿形式寫出來,以便課后反思時進行修改。完成初步設想以后,應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最初的設想進行反復推敲和修改,以便使自己的語言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這項工作雖然是備課的一部分,卻很容易被人有意或無意地忽略,而實際上,課前的這項工作對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動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善于發現并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