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實
我很佩服我的岳母,佩服她的平常心,佩服她雖文化不高,沒有讀過多少書,思路卻是十分清楚,講話也是有條有理,看看她寫的這封信:
敬凡:
今天是您的忌日,我思緒萬千。
一九八九年的今天你離我而去,已經有二十四年了。一九四四年八月八日,你和我在延安結婚,雖然共同生活了四十五個年頭,但是離多聚少。
戰爭年代,打日本鬼子,推倒三座大山,我們東打西拼,長期分居,互相牽掛,過的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一九四八年一月你負重傷,回東北遼寧洮南第四軍分區醫院手術養傷,我在醫院生孩子,這一個月我們倆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痛苦和喜悅一起涌來,悲喜交結,有苦有甜,甚至可以說高興忘記了痛苦。有同志說笑話,說咱們的孩子是被你嚇出來的。轉眼一個月過去了,你又奉命趕往遼西第一軍分區法庫前線指揮戰斗,我又回到分區后勤部當我的后勤兵,又是兩處分居,各守其職,難見一面。你忙打仗,我背著孩子東奔西走,忙跑路,忙支前。打開天津后,部隊休整,我們才相聚數月。
平津戰役后,部隊南下,我們母子到留守隊,我還做會計工作,組織上給我派一老兵,隨我南下。部隊打開一處,我們也前進一步,我背著一歲多的兒子,肚里懷著大女兒,妊娠反應很大,嘔吐,不能吃東西,當時不知道我是用什么毅力走過來的。留守隊越走越“壯大”,掉隊的、打散的人員都收容進來。部隊打到江西吉安,四野四十四軍繼續南下解放海南島,留一五七師在江西省,就是我們這個師,成立江西省吉安軍分區。三個月后,我們到吉安軍分區。那時每打開一個地方,部隊就成建制的留下師、團、營、連,協助地方開展工作,成立地方政府。從此,我們部隊開始剿匪,我和你似乎有了家,但還是分多聚少,只是跟以前比較,規律了一點吧。后來,一五七師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留江西吉安,一部分去江西上饒。敬凡,我們去了上饒,成立了上饒軍分區,你當司令,我在司令部任會計,你深入各地剿匪,整日忙忙碌碌,很少回家。
一九五二年六月,我轉業到地方,在上饒專署合作總社任財務科長。一九五二年八月,你去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我十二月份去南京,實際上我是辭去地方工作,帶著孩子去陪丈夫讀書,住在南京軍事學院留守處。留守處根據每一個學員家屬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和工作任務,我被分到南京市會計學校學習財務、會計專業。軍事學院的學員上至兵團干部,下至團級干部,分高級系和基本系,高級系、基本系的學員都帶家屬,老婆孩子,一人帶幾口。所以,留守處的人員很多,工作量很大。你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兩年,一九五四年畢業,分配到廣州軍區第四十一野戰軍任副軍長兼參謀長。這時,我已成了五個孩子的母親,肚子里還裝著老六。離開南京去廣州,在汕頭生了老六曾月郁。
一九五五年下半年,我被安排在潮安縣商業局工作,任過紡織公司財務科長,華僑商店、百貨公司經理,商業局專職黨總支書記,縣財貿黨總支書記。后來縣、鎮分開,我被調到鎮直屬機關黨委任書記。在廣東足足干了九年,未提過一次工資,只知道奉獻,默默地干工作。那時,你們四十一軍軍部在竹竿山,我在潮安縣城,平時我們兩人也不在一起。
一九六四年八月,你調到湖南省軍區任副司令,我又隨你來到湖南省長沙市,安排到湖南省國家儲備局工作,任儲備局人事組織科長,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后調省湘江賓館任書記。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調到省公安廳政治部,任科長,協理員。這段時間我們才真正有了一個穩定的家。
一九八三年我離休,給了個處級待遇,醫療副廳級待遇,這是四十一年勤勤懇懇工作換來的,是共產黨和人民給我的。盡管十年后又改為副處級,我想不通,曾給上級寫過一個報告(未上交),后來仔細想想,為這件事費神費力,跑上跑下,沒有必要。兒女們也勸我,不要費神費力了。我想這點錢也夠我用了,養老無憂,我心里高興。我一生多災多難,道道難關都過來了,該付出的我都付出了,現在八十多歲了,生活還能基本自理,不錯了!和你比起來,我更覺滿意。你比我苦得多,流血流汗受盡人間苦,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為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奉獻了一生。你一九二七年就上井岡山參加工農紅軍,跟著毛主席干革命,但你從不攀比,這是你傳下來的美德!但是,每當我看到那些吹吹拍拍、爭名奪利、貪污腐化,只為個人升官發財、不管群眾疾苦的投機分子爬上去當了官,甚至當了大官,心里就憤憤不平!我想你如果看到這種人竊取人民的勝利果實,你一定會槍斃他!
敬凡,我們倆走過了四十五個年頭,互尊互愛,雖然分多聚少,但心總是在一起的。我們倆共同度過了最殘酷的年代,步入全國解放,苦甜酸辣都嘗了。我們倆養育了六個兒女,兩男四女,這是我們倆共同生活的結晶。二十四年前的今天你步入天堂,留我在世,留下了甜蜜的回憶!現在我們倆的兒孫滿堂,這是你的功勞,也有我的一份。你在天堂高興嗎?常在夢中見到你,笑瞇瞇的你總是在那兒望著我。好了,就寫到這里吧!
韓平
二○一三年十月七日
不得不佩服延安的中央黨校的教學質量,把一個山西呂梁的韓家坡的農家女子變得這樣能說能寫。她在信中所提到的那個未上交的報告,我在這里也引一下,我覺得這個未交的報告也真切地表現了她的心境與為人,雖然敘述簡歷的部分與上信有點重復之感:
尊敬的湖南省公安廳領導:
我是省公安廳的離休干部韓平。一九八三年離休前,是湖南省公安廳政治部的協理員。現就我的待遇問題向領導報告如下:
我一九四二年十月參加八路軍,一九四六年三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后在延安中央黨校三部、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綏蒙邊區學習和從事群眾工作、后勤工作、醫務工作,支援前線,抗日救國。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反抗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的數次斗爭,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參加了江西省上饒地區的剿匪。一九五五年十二月,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獎章一枚。
新中國成立后,一九五二年六月,我從江西省軍區上饒軍分區轉業到上饒專署合作總社,任財會科科長。同年八月,到江蘇省南京市會計學校學習財務、會計專業。一九五六年四月至一九五七年一月,在廣東省潮州縣針棉公司、百貨公司、商業局任主任。一九五七年二月至一九六○年三月,在潮州縣財貿總支任書記。一九六○年四月至一九六四年七月,在潮州鎮直屬機關黨委任書記。一九六四年八月,調到湖南省物資儲備局任組織、人事科長。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調湖南省公安廳任組織人事科長、職工科長、政治部協理員。曾榮獲人民警察一級金盾榮譽章一枚。一九八三年十二月離休。
離休后,公安廳給了我處級待遇,醫療給了我副廳級待遇。這是組織上對我的關照,我非常滿意。不理解的是一九九三年,在我離休十年后,有關部門又不聲不響地在處級后面加了一個“副”字,成了副處級。為此,我反映多次,未見答復。
一九五二年,我從部隊轉業到上饒專署合作總社,就任科長。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四年,在潮州工作九年職務未提,工資未調。一九六四年,在湖南省物資儲備局任組織人事科長。一九六九年,調到公安廳政治部后,工作了十四年仍然是科長。十多年中,政治部出了多少名廳級干部,我所在的職工科、干部(人事)科也出了幾名副廳級干部,原職工科的干部都是處級,除了一位同志因“文化大革命”中有過激行為是科級,只有我原地踏步走。平時口口聲聲說我是“老革命”,“老八路”,到了提拔使用的時候就靠邊站了,甚至原地踏步都不行,離休十年后,莫名其妙地在處級前加上了一個“副”字,當時行政十八級的都給了副處級,而我是行政十七級,反而降一級,真是有點想不明白。
回想過去幾十年,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對黨和國家都是忠心耿耿。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在所不辭。和平時期,勤勤懇懇地為革命工作,一心一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遇到困難任勞任怨從不退卻,遇名遇利只讓不爭,雖然也經常得個先進,受過不少表揚和獎勵,但是,每次提職提級提工資我都謙讓給別人,三十二年我的工資定級未動過。
回想過去幾十年,在我手上發展、培養的共產黨員少說也有幾百人,和我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和下級,有很多人走上了領導崗位,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是單位的光榮,也是咱的驕傲,我感到欣慰,不才的我帶出了出息的干部,我覺得自己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大家,也對得起自己。想到這些,心里也就平衡多了。
很多同志見了我,說我心態好。是的,是心態好,知足者常樂,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應該滿足。也有些同志為我不平,說我工作了幾十年,職務上不去,工資級別低。有時我也想不通,發過幾句牢騷,找過政治部領導,當時的某領導對我說:“對你來說,再高兩級也不算高,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么。”這話我不愛聽。不爭不鬧,不跑官要官,不請客送禮,不阿諛奉承,那是我的境界。作為領導就不能讓老實本分人吃虧。再說我憑什么應該工資比別人低一些?生活比別人差一些?是我傻?我笨?我文化水平低?還是——我有點想不明白了。
好了,不多寫了,報告到此為止。
報告人:韓平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這是她十年前寫的了,寫完后就鎖進抽屜再也沒有拿出來。這次,大姐夫與她閑聊,鼓勵她寫回憶錄,她才拿出來給我們看了,并自嘲是“自我傾訴”。
說到她與岳父的婚姻,她這樣對我說(我稍稍地整理了一下):“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歷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勞苦大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從小到大,從低潮到高潮,革命的中心也從南方到北方,經歷了太多的艱難困苦和血雨腥風,這就注定早期參加革命的絕大多數人是男性。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聯合抗日,一致對外,喚醒了廣大的中國人民,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到處燃起抗日的烈火。北方的婦女們除了送丈夫送兒子去參軍,很多進步的女青年也積極地加入到八路軍新四軍隊伍中來,做一些醫務、宣傳、物資供應、后勤保障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而這時部隊的老紅軍、老首長們都到了結婚年齡,自然我們這些女兵也就成了他們的擇偶對象。由于年齡、文化、家庭環境、生活習慣等差距,鬧出了不少笑話。有的分配命令,有的說服教育,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先結婚后戀愛。當然,很多人還是雙方感情發展結伴為夫妻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懂歷史,問:為什么你們年齡相差那么大,有的男的比女的大十多歲。甚至曲解,說我們愛當官的,想做官太太清閑享福等。其實這部分女性付出的最多。她們要工作,要學習,要和正常的女人一樣生兒育女,維持家庭。在戰爭年代,在那樣極其困難非常危險的環境中,她們除了各盡其職,還要支持丈夫的工作,分多聚少,為民族解放,為革命成功,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親生骨肉,她們容易么?新中國成立后,一九五五年,軍隊搞正規化,不管是‘三八式(指抗日戰爭時期入伍的同志)還是‘解放牌(指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同志),統統一刀切,讓這些女同志離開部隊,有的復員當家屬,有的轉業到地方工作。可以說她們是最早的一批從部隊復員轉業的軍嫂!那些復員的女同志多年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一九五五年前部隊實行供給制不發工資)。而那些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女干部,又因軍隊流動性大,部隊一調動這些軍嫂也會調走,被視為‘飛鴿牌, 所以很難量才使用,培養、提職、加工資等,她們也往往排不上號。軍嫂們遇到的這些‘不公和‘委屈,只能用‘奉獻二字來解釋了。”
岳父誕辰百年時,家里人在微信群里紛紛表示對他的懷念,我當然也寫了幾句。我寫的是給岳父的也是給我岳母的:
一眨眼
你已經離開二十六年了
二十六年
媽媽她
還是住在老地方
還是住在那棟屋
屋前還是那花園
花園里的茶花菊花
還是開得那樣鮮艷
我知道
媽媽她
她之所以不離開
還是守著那老屋
是她擔心哪一天
你回家來推開門
喊她她卻人不在
不能及時應一聲
她更害怕那一刻
又恰恰是在深夜
屋里沒有人
為你打開燈
這里所說的那棟老屋修建于20世紀60年代,花園即是屋前面的岳父開辟的小塊菜地,菜地邊種著有岳母喜歡的一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