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樞
中國不缺乏才女,但人生如同一首詩的才女只有林徽因。對于這位巾幗才俊,有人喜歡她的文學造詣,有人喜歡她的建筑才學,當然還有人熱衷討論她的情感世界。其實,林徽因的世界就是一首風姿婀娜又情感真摯的詩篇。
在中國現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有細致、秀氣的面孔,苗條而略顯清瘦的身材,透著一股脫俗、幽雅的氣質,她是同時代女性氣質和知性美的象征。在與徐志摩交往中,林徽因總散發著自己細膩的詩歌韻味,在寫徐志摩的《你是人間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詩句采用重疊比喻,意象美麗而絲毫無雕飾之嫌,反而更加襯托出詩中的意境和純凈。而我們的大詩人徐志摩也被林徽因才情、容貌俘虜,終身熱戀著林徽因,視后者為“唯一的靈魂伴侶”。為此,徐志摩也給林徽因寫了很多情詩,最有名的《偶然》寫道: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風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林徐兩人互相吸引,卻又不失理性。林徽因最優異的詩歌《那一晚》中,所寫內容似乎與《偶然》相互映襯,詩歌表現了對一段隱秘情感的真實、細膩的回溯,敞開心扉,回憶這雖已過往卻仍縈繞在心的神圣、純潔的精神邊境: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照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如果說林徽因的魅力引來徐志摩熱戀,還吸引了教授金岳霖苦戀到終生不娶,但在面對愛情、婚姻和事業,林徽因表現出了理性和責任,她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并始終是丈夫梁思成生活的好伴侶、事業的伙伴。林徽因把文學中的細膩和哲思運用到了建筑藝術上,為建筑增添靈性,她曾和丈夫共同參與設計了共和國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工作,可以說夫唱婦隨,盡展才華。卞之琳在《窗子內外——憶林徽因》中說:“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臺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筑學和中國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確實他靈感的源泉。”這無疑是對林徽因中肯的評價。
林徽因聰明、美麗,可以讓眾多男人愛慕,也讓天下女子艷羨。在林徽因身上,“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似乎一切美好的東西上帝都給了她,但上帝卻沒有給林徽因健康,肺病伴隨了她半個人生。她在《十一月的小村》中寫道:
我想象我在輕輕的獨語: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樣個去處?
……
是童子縮頸落葉林中的歌唱
是老農隨著耕牛,遠遠過去
還是那坡邊零落在吃草的牛羊?
是什么做成這十一月的心
十一月的靈魂又是誰的病?
因戰亂遷居鄉下的林徽因,肺病復發,因病臥床,經濟上也陷入困境。面對無比艱難的歲月,林徽因日漸消瘦,幾乎不成人形。但她依然頑強地抗爭,也寫出了“要等待十一月的回答微風中吹來”。林徽因的一生中,我們除了看到她的氣質才學、處世交際外,也體悟了她在病痛面前的困苦和抗爭。
1955年4月1日清晨,51歲的林徽因終因肺病去世。掩卷沉思,這位從江南走來的才女,充滿詩意的人生讓人唏噓感嘆,“一身詩意全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的人生就是一首動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