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羽靜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
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和監管分析
馮羽靜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第三方支付是我國互聯網金融中發展的較為完善和成熟的一項業務。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其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本文展示了第三方支付在我國的現狀,分析了第三方支付面臨的風險和問題,對其提出合理的監管措施。
第三方支付;風險;監管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雄厚實力和信用的機構和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為買賣雙方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第三方支付在傳統的買賣雙方的支付環節中增加了一個機構中介,買方購買商品的時候把資金打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資金的保管,第三方中介收到資金后通知賣方發貨,買方在收到貨物以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款項打給賣方,從而實現完整的有第三方平臺借入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系統是我國互聯網金融中發展的較為完善和成熟的一項業務。早在1998年,我國就出現了第一個網絡支付平臺——首易信。2002年,各家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不斷完善和發展,2002年3月,銀聯的成立使異地跨行的網上支付成為可能,這為第三方支付的迅速發展打下了基礎。2004年支付寶的成立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得了蓬勃發展,政策的完善和計算機的普及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了飛躍式的增長。2011年,央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認可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地位。
截止到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共頒發了267張牌照(即支付業務許可證),2016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的交易規模達到185240億元人民幣。
圖一 2016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平臺綜合支付業務份額分布數據來源:易觀
上圖展示了2016年第一季度支付機構綜合支付業務市場份額統計,其中銀聯商務、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了綜合支付業務市場交易份額的前三名。
同時,隨著移動支付的完善和普及,移動支付業務獲得了井噴式的發展,在第三方支付系統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2016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59703億元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以63.41%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三方支付平臺移動支付市場的首位,財付通以23.03%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二,拉卡拉以5.3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這些數據都表明了第三方支付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普及。
1.資金沉淀風險
資金沉淀風險又被稱為操作風險,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固有的風險。買賣雙方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商品的購買時,買方把資金打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資金的保管,等到買方收到貨物后再把資金轉入賣方的賬戶,這樣就存在著資金的沉淀,在交易完成前,資金一直存在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造成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有著大量的沉淀資金。以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為例,支付寶年沉淀資金近300億。根據央行頒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支付機構暫收的客戶備付金應全額繳存在備付金銀行里,而對于沉淀資金的利息問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并沒有對沉淀資金的利息歸屬做出決定,實際情況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暫收的客戶備付金沉淀與第三方平臺自身內。這部分資金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監管,就有可能被挪用,對客戶的權益造成損失,同時,巨額沉淀資金的挪用還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
2.信息安全風險
第三方支付平臺依托網絡而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與銀行支付結算相融合的產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既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同時,互聯網的風險也成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險。信息安全問題是互聯網風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相較于傳統的支付業務而言,依托于互聯網的第三方支付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安全風險:黑客的侵入、消費者信息的泄露、電腦病毒的侵襲、電腦系統的漏洞、虛假信息的傳播等。這些信息安全的風險都成為整個第三方支付系統不可避免的風險。一旦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就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數據傳輸的泄露可能會對整個支付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問題。
3.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沖突風險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產生,在支付過程中替代了傳統銀行的支付地位,對傳統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取代作用,同時,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投融資領域滲透,出現了一大批產品性質較為模糊的互聯網創新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占據了理財市場的很大部分。由于門檻低,逾期收益高,同時對產品的風險沒有作具體說明,導致了大量消費者盲目的購買這些產品。這就限制了傳統金融機構在投融資領域的業務發展,造成了銀行的庫存現金減少,銀行可用于貸款的資金減少,第三方支付所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在相應業務上的沖突加強。同時,這些性質模糊的互聯網創新金融產品,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一旦風險爆發,就有可能造成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同時也會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一定的影響,帶來經濟的不穩定。
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就意味著要想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監管體系對其進行監管。
1.第三方支付平臺規范業務
作為第三方支付系統的主體,提供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平臺需要對其業務進行規范。對于資金的監管問題,要嚴格按照央行頒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中的相應規定執行;對于沉淀資金的利息歸屬問題,也要解決并告知消費者;加強業務本身的內部監管,從業務申請到業務完成中,涉及的一系列信息資料都要妥善核驗和保管;對于沉淀資金的安全問題,可以把沉淀資金存入備付金銀行的備付金賬戶里,一方面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另一方面防止沉淀資金的挪用;對于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問題,應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的技術,從技術上減少消費者信息被泄露的問題,保證消費者信息的安全性和支付鏈的穩定性。
2.完善監管體系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規范還需要相應部門完善監管體系。在相應的法律法規方面,央行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來對第三方支付進行監管。
這些監管文件的出臺規范了第三方支付的一些業務內容。但是我們要看到,這些文件只對第三方支付系統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還有其他很多風險和問題沒有被提及,沒有相應的文件進行規范行為的樣本。因此,需要完善監管體系,出臺監管文件,規范監管制度,更好的更嚴格的進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
其次,在監管的時候除了發揮監管部門的作用外,還應該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設立舉報電報、郵箱舉報、網上舉報等舉措,幫助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監管。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擁有雄厚實力和信用的機構和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為買賣雙方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產物,第三方支付平臺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也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從其自身以及其他機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規范和監管可以促進第三方支付系統獲得穩定健康的發展。
[1] 夏冉,付舒涵. 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 城市經濟,2016,8:37-38.
[2] 易觀. http://www.analysys.cn/view/home/home.html.
[3] 蔣先玲,徐曉蘭. 第三方支付態勢與監管:自互聯網金融觀察[J]. 產業經濟,2014,6:113-121.
[4] 陸磊,劉海二. 第三方支付監管的有效性[J]. 互聯網金融監管,2015,1:42-44.
[5] 豐磊平. 第三方支付信用風險分析及防范研究[J]. 金融觀察,2016,9:71-72.
[6] 鄭卓平. 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問題分析[J]. 金融經濟,2016:70.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互聯網+金融”對臺州市小微企業融資方式的影響研究(2016Y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