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敏+趙非一+張維穎
衣著得體、風度翩翩,可一張口說話就讓人暗暗蹙眉,無奈之下只得“笑而不語”……口臭,是生活中常見的健康困擾。很多人納悶,自己明明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怎么還是“口味很重”?口臭到底因何而起?哪些生活習慣會加劇口臭?又該怎么治療?
口臭或昭示全身疾病
口臭其實是指呼吸時出現的令人不愉快的氣體。其不僅會導致社交和心理障礙,同時還預示著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發生。口臭在全世界的發病率其實普遍都很高。在此前一份針對2000名15~64歲中國人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患病率為27.5%;日本調查結果則顯示,有24%的30歲以上成年人自訴有口臭癥狀;而在西方國家,甚至超過50%的歐美人群都患有口臭。

痰、濕、熱交織成“臭”
很多喜歡吃煎炸熱氣的食物的人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只要哪天油炸和熱性的食物吃得多了,必然會有異常口氣。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由于熱性食物引得體內實火旺盛,從而誘發口臭的發生。中醫認為口內出氣臭穢或口苦、口黏多屬胃火偏盛,濕熱、食滯、痰濁交融,中焦阻塞以致脾胃運化受阻、氣機不暢所致。而究其原因,大多為飲食傷胃,如嗜煙酗酒、恣食滋膩甜品致消化不良,或頑固性便秘,造成腸中積滯壅塞,也有可能是患感染性疾病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后,腸道有益菌被抑殺,菌群失調,出現腹脹便秘、噯氣納呆、口臭難聞之象。
中醫緩解口臭,病因不同則用藥有別。如果是因傷食而致口臭,則宜消導和胃;如因感染后致臭,可健脾暢中;如因進補不當致臭,宜消食導滯;如便秘致臭,則可釜底抽薪。治療口臭的常用中藥包括藿香、佩蘭、厚樸、蒼術、黃連、陳皮、半夏、薏苡仁、大腹皮之類,它們大多能清熱祛濕、行氣消積,這樣治療以后,可疏其壅塞,消其郁滯,并承胃府下降之性,推陳出新,口氣即可逐漸消除。
治療口臭先辨證
口臭是人體內部臟腑陰陽不平衡的一種表現。在口臭的中醫證型里面,熱證占主要位置。引起口臭的熱證包括胃熱、腸熱、肝熱、肺熱4種,其中又以胃熱最為多見。
【胃熱口臭】胃熱的患者平時喜歡吃一些煎炸和熱氣的東西,比如愛吃肉類或飲酒。他們的胃口很好,但會有口干、喜歡喝冷水的傾向。此類患者的舌質比較紅,苔較黃,有些人的舌苔還很厚,像是舌面覆蓋一層黃色的膜。
專家支招:這類患者的口臭是相對比較嚴重的,可以用一清膠囊、清熱消炎寧等中成藥治療。但藥物不是最重要的,對于胃熱的患者來說,飲食的調攝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減少進食肉類及熱氣的東西,避免暴飲暴食,戒酒、有選擇性地吃一些綠豆、苦瓜等偏涼性的食物,這些都是根本的治療方法。
【腸熱口臭】腸熱的患者病因和胃熱者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伴有大便秘結或排便不順暢。所以,通便是解決這類患者口臭的關鍵。
專家支招:如果患者已有很長時間的便秘,建議最好到醫院治療便秘問題,不要長期使用瀉藥。調理方面,除了要與胃熱型患者注意相同的問題,還應該勤喝水,以使大便通暢,緩解口臭。
【肝熱口臭】肝熱患者主要表現為口臭、口干、口苦、咽干、性格易怒,容易出現偏頭痛。口臭的嚴重程度會隨著心情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心情舒暢時,口臭癥狀會輕一點;心情不佳,比如跟人大吵一架時,癥狀就會加重。
專家支招:平時可多喝有清肝熱作用的菊花茶。要說明的是,心情的調攝才是這類患者治療的關鍵。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心情,即使服藥后癥狀有所減輕,口臭還是很容易反復的。另外,在空閑時多做深呼吸,這對緩解口臭也有一定的幫助。
【肺熱口臭】長期吸煙者,有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的患者多屬肺熱,主要表現為口臭伴口干、咽干、鼻干等,嚴重時還有咽喉腫痛,痰或鼻涕色是黃色黏稠狀的。這類患者一張口就有一股煙味,口腔味道極為熏人。
專家支招:治療可選擇夏桑菊等中成藥,平時也可多飲茉莉花茶或白茅根竹蔗水。另外,嚼服橄欖也可以改善他們口臭的癥狀。當然,若想根本改善這種情況,戒煙就是頭等大事。煙不戒,口臭是無法好轉的。
>>鏈接
中、西醫專家給口臭患者的建議
西醫觀點:盡量少食“口干感”食物
對口腔因素導致的口臭,如果存在牙體、牙周、黏膜等口腔疾病,就應先進行相關處理。若不存在口腔疾患,口臭的主要來源是口腔衛生不良、混合食物殘渣的舌苔中所隱藏的細菌成分。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減少細菌的數量是防治口臭的主要措施。例如,可使用專業刮舌工具清理舌背,在保證清理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避免損傷舌背軟組織;雖然刷牙和清潔牙間隙對口臭的作用較小,卻是去除口臭的基本措施,清潔牙間隙可使用牙線、牙間刷及牙簽等輔助工具;也可使用漱口液、含殺菌成分的牙膏來幫助降低口臭。此外,口香糖的機械摩擦作用和刺激唾液分泌作用能降低口臭,可適度使用。
同時,還應改變那些容易導致口臭的生活習慣。例如,熬夜使唾液分泌減少,這樣口腔環境就會干燥,干燥的環境恰是厭氧菌滋生的有利溫床,從而導致口臭。有些人平時喝水喝得少,這也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干燥,因此應適當增加每日飲水量,同時盡量避免食用咖啡、辛辣食物等容易產生口干感的食物。由于蛋白質分解后產生臭味氣體,應減少高蛋白飲食的大量攝入,并避免吃味道濃烈的食品,如洋蔥、大蒜等。
中醫觀點:飲食清淡,口嚼橘皮
首先要積極祛除口腔齲齒、上呼吸道疾患。而對于胃內濕熱、腸內宿便引發的口臭,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后喝杯淡鹽開水,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減少零食堅果、巧克力,少吃辛辣油煎食品,也可口嚼橘子皮、青橄欖,減輕口中異味。
另外,如果要預防口臭,首先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少飲烈性酒;科學進補,服用保健品要看清說明書,勿盲目進補;有牙齒疾患者要及時治療。夏季天氣炎熱,還需加服清暑解熱之品,如綠豆、百合、薏苡仁、芡實等,其他季節,飲食也需以清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