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特別是對于五年制高職學生而言,文言文學習更是難上加難。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際中就發現高職學生普遍對文言文學習敬而遠之。這一方面與高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有關,高職學生大多重實踐、輕理論,文化基礎課普遍較差;另一方面也與文言文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較遠,老師在教學中重視翻譯,以及語法現象有關,導致高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職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呢?下面就結合高職文言文重點課文《鴻門宴》教學實踐,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希望能有借鑒作用。
《鴻門宴》節選自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的巨著《史記》,魯迅先生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肯定了其在史學界和文學界的地位。而鴻門宴這個故事更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它記載了劉邦入關滅秦之后與項羽產生矛盾的一個故事,是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司馬遷通過這篇文章向讀者展示了劉、項兩大陣營間在宴會上的斗智斗勇,爾虞我詐,驚心動魄的斗爭經過。課文情節完整,結構嚴謹,故事生動。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們既能了解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又能欣賞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掌握其性格特點。并且在這篇文章中幾乎包含所有典型的文言語法現象,是文言文作品的典范之作。
一、溝通古今,提升學習興趣
文言文體現著我國古代的經典文化,學習文言文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風土人情,進而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筆者覺得對高職學生而言,文言文的學習并不是要培養古代漢語、古典文學的研究者,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文言文的學習要溝通古今,引導學生建立文本與自身、時代、社會的聯系,既要讓學生了解古代的社會生活,又要讓學生從中看到現代生活的影子,為認識社會提供一面鏡子。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文本的學習,讓學生體會人生的經驗教訓,在《鴻門宴》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把劉、項兩大政治集團看成兩家公司,劉邦和項羽看成這兩家公司的CEO,引導學生分析出這兩人的性格差異,劉邦的禮賢下士、勇于承認錯誤和項羽的剛愎自用,最終導致了他們倆不同的結局,從而學生對“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性格特點,找出積極的因素和不足之處,讓學生有意識的揚長避短,改善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職場中取得成功。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溝通古今,聯系實際也就提升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鴻門宴》還是一個引入入勝的故事,作為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不要一下就之乎者也,翻譯課文,分析文言現象,這樣枯燥的教學,只會讓沒有升學壓力的高職學生遠離文言文。我們應當利用高職學生的好奇心理,先把課文的背景,像講故事一樣告訴學生,如劉邦的發跡史,少年時的種種糗事,兩人在面對秦始皇出巡時不同反應等,這都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下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埋下了伏筆。接著筆者會把課文內容以故事的形式簡要的講給學生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告訴學生,剛才所講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內容,同學們可以根據剛才筆者所講的《鴻門宴》故事,來閱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并分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互相提問翻譯課文。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舉兩得。記得在翻譯“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時,學生不能理解其氣為龍虎的意思,筆者就告訴學生依古代風水大師的說法,風水的全部內容就是一個字——“氣 ”——“天地之氣”,給學生補充了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同時引申到中國歷史上,每當天下大亂、改朝換代之際,總會有一些神秘的預言、讖語流傳,譬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等。其中最為詭秘的,莫過于有關“天子氣”的傳言,《史記·高祖本紀》也記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贝蟠筇嵘藢W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依據實際,確定教學目標
由于現在的高職學生大都處于初中階段,學習基礎較差,特別是語數外三門主課掌握的不是很好,同時缺乏進取心,學習上得過且過,60分萬歲。在現如今的高職文言文實際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還是重言輕文,更是著重古漢語字詞句的解析,其它教學目標即使寫入教師教案也很少顧及,近乎擺設。一些老師極為重視一詞一句的解讀,教學時一字對一字,一句對一句,講解非常仔細,結果把一篇完整優美的課文講的七零八落,最終學生能得到什么,認真的學生可能會留下完整筆記,應付一下考試,隨之拋于腦后,不認真的學生可能就在課堂上呼呼大睡。其實高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如果定的和普高學生一樣高,逐詞逐句的掌握文本翻譯,掌握重點文言字詞,掌握常見文言語法現象,實際根本沒法實現,也完全沒有必要。
按照高職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應側重于文章本身,包括對文章的理解、體味和記誦等。同時依據高職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五年制高職的學生,雖說也屬于大專生,但其基本素養比起高中畢業考上大專的學生來說還是差了不少,不少的學生行為習慣不文明,紀律觀念淡薄,缺乏進取心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對人生、社會認識膚淺,缺乏對事物的善惡美丑辨別能力。因此,培養他們做一個健全人格的人,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而入選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經過千百年來國人不斷挑選的經典文學作品,有著豐富的人文積淀和藝術美感,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不可多得的工具。如在《鴻門宴》的講解中一個不是很重要的項羽、劉邦排座位的情節,就包含著中國人的“禮”,在餐桌上怎么安排座位是很講究的行為,哪個位子是主位,哪個位子次之,都不是隨意而定的,通過這一部分講解,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禮儀規范。促使文言文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內化為學生的人格和氣質,最終固化為學生穩定的內在品質。
同時通過對《鴻門宴》人物性格的分析,又能幫助學生樹立辨別事物善惡美丑的能力。如文中的曹無傷出賣劉邦,最終因項羽無意間的言語,被劉邦回營后“立誅”,讓學生認識到出賣同事的人最終難落好下場。從劉邦認識到自身所犯的問題虛心向張良求教,到項羽不聽范增的良言,放劉邦回去最終導致敗亡,教育學生要虛心面對問題,善于聽從良師益友的建議。此外文言文中那些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也能激發起高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摒棄,從而增強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來面對即將踏上的社會。
三、重視探究,體現學生主體
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法能充分體現教師引導,學生主體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指導,讓學生主動、自覺地探索、認識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掌握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規律,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如在《鴻門宴》的教學中,筆者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當時劉邦實力弱小,項羽實力強大,在鴻門宴中項羽為什么沒有殺劉邦?劉邦是如何擺脫困境的?并讓學生分組交流,學生具有很大的熱情,在最后的呈現中,除了大家都能分析出的性格因素,還有學生認為原因在手下人的忠心程度及其地位,項羽手下有個核心人物項伯倒向了劉邦,還有的學生認為原因在當時劉、項兩人地位實力相差懸殊,項羽沒有下手的必要……最終很好地完成了分析文本的任務。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文言文教學要轉變觀念,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吳勝堯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2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