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敏
摘 要: 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微視頻支持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知識的消化吸收在課上;知識應用在課后;知識的考核和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文結合Flash逐幀動畫原理知識點,分析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 微視頻 翻轉課堂 知識內化 Flash
一、概述
以“信息化”為重要特征的21世紀,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社交媒體的日益更新,個性化、碎片化、主題化、微型化的學習資源逐漸開放化、多元化和共享化。繼微博、MOOCs(慕課平臺)、網絡公開課等網絡學習資源之后,微視頻教學成為風靡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微視頻以時間短、內容精、模塊化、容量小、情景化為特點,適合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觀看,實現了“處處能學,人人能學,時時能學”的有效利用碎片時間的學習愿景。
翻轉課堂的設計一般由問題引導、觀看教學視頻和解決問題三部分構成。問題引導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具有“熱身”的問題,并將提前錄制好的視頻發放給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是教師發放教學微視頻和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在線指導監督學生學習、收集反饋準備課堂活動;學生觀看教學微視頻,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標記疑惑,提出問題。從這個環節開始,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開始和新知識發生作用,激活了新概念,實現了知識的內化。第三個環節的解決問題發生在課堂,這個環節是翻轉課堂的關鍵環節,教師展示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組織、指導學習活動,對學生或者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小組協作,尋求幫助,取長補短,互相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充當活動的指導者,學生實現知識的第二次內化。
二、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在Flash課中的應用
(一)課前教學活動設計
1.教師課前教學設計。
(1)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前的首要任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效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才能明確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哪些內容需要協作式教學方法,哪些內容需要分層次教學,等等。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明確哪些內容適合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對微視頻進行整體設計。避免教學的無目的性和盲目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以Flash逐層動畫教學為例,明確教學目標為:①知道幀、幀頻與關鍵幀的含義;②掌握制作“逐層動畫”的方法;③通過掌握幀頻控制動畫的播放時間。
(2)設計學習任務單,制作教學微視頻。
依據教學目標,教師制定課前學習任務單,學生觀看微視頻,自我檢測、自我評價。任務單的制定要遵循由簡逐難;多方位的檢測(理論的總結,實踐的操作);激勵與挑戰并存,設置具有挑戰的附加題,通過獎勵激勵學生挑戰自我。微視頻的制作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可以是某個知識點、某個具體的示例,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利用互聯網的優秀視頻。本案例是以教師自己制作的簡單的“升國旗”演示示例,時間8分鐘左右。發布在微信圈、云盤或者電子郵件中,同時教師也給學生提供網上的相關案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學生課前學習活動。
(1)觀看教學視頻并查閱相關學習資料。
學生通過微信圈或者云盤觀看教師做好的微視頻,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師重復的講解,節約了課堂時間的浪費。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結合教師推薦的相關學習資料,進一步加深鞏固已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學生根據學習進度和實際情況適時停止或重復微視頻,學生掌握學習進度,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風格。
(2)完成任務單,反饋問題給教師。
在觀看微視頻的同時,學生參照任務單自我檢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遇到的困惑或問題反饋給教師或者同步學習的同學,彼此交流經驗、問題、收獲。教師要做好問題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上課活動的準備。
(二)課中教學活動設計
課中活動設計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重中之重,課前的自主學習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課堂活動則是知識的內化過程。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拓展知識,進而內化知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Flash逐層動畫教學為例。以常見的“快速翻書”方法,講解古老的動畫原理,進而進入“逐幀動畫”理論知識,結合“翻書”講解“幀”。用熟悉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通過課前微視頻的“升國旗”具體示例結合教師課堂講解的理論知識,實踐+理論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本質,達到“撥開云霧見太陽”的效果。
2.互動討論,角色翻轉。
學生個體不同,原有知識不同,知識結構也不同,對新知識的認知也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歸納總結,以便有選擇地判斷哪些問題需要集中講解,哪些問題只需要個別指導,又有哪些問題需要反復強調重點講解。在討論過程中,師生角色可以翻轉,教師當學生,學生當老師。讓學生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通過傳授給其他學生進行更深的領悟和應用,這種翻轉模式的運用較靈活,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
3.自由發揮,獨立創新。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技能課,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熟練掌握并有所創新。討論之后就是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由發揮,獨立創新。學生只有通過獨立思考和練習,才能對知識進行內化進而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教師的講解、小組的討論都不能取代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小組討論,老師和同伴講解,將大量時間用在獨立思考、作業的創新。在Flash逐層動畫的課堂,教師事前只舉例“升國旗”。學生“舉一反三”制作出“奔跑的動物”、“怒放的鮮花”、“小雞破殼出生”、“小蟲吃蘋果”等運用逐層動畫的案例,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運用。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從方法和策略上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逐步建構認知結構。
4.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經過獨立思考,學生自由發揮,創作出帶有個人特色的作品。在作品展示過程中,通過教師和其他同伴的點評,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在觀看其他同伴作品的時候,學習優點,彌補不足,也有“豁然開朗”的領悟。在作品展示環節,學生不斷領略到學習的樂趣,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改變,信心得到增強。
(三)課后教學活動設計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通過布置大量作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作為課后教學活動,學生常常感覺枯燥無味,同時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面對老師批改作業后一個個的叉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長此以往,學生把作業當成任務應付。
翻轉課堂中知識的拓展延伸發生在課堂課后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和課前的微視頻進行進一步的整理。發布在教學網或者網盤中,方便學生課后反復觀看和領悟,鼓勵學生將作品上傳到土豆、優酷等視頻網站,讓更多的人觀看、評講。學生通過分享別人的作品,會反思自己的成果,進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不斷的反思完善過程中,知識得到了不斷的延伸拓展,學生不斷地在吸收內化知識,真正實現了在主動學習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使課堂上沒有掌握知識的學生課后消化吸收進行知識的補救,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公示,讓學生監督。
四、結語
片段化的視頻內容、遞進式的內容組織形式、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和智能化的配套反饋系統為微視頻的成功廣泛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但是不能把翻轉課堂僅僅簡單理解為“課前微視頻+課中討論”。實際上,微視頻在翻轉課堂中的運用:通過課前的觀看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學習;課中的觀看避免多次反復講解,騰出大量時間進行思考練習;課后的繼續觀看,對知識進行回顧,有整體的把握。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組織形式,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把握,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玲,汪曉鳳.微視頻在教學教研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13(9):36-38.
[2]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
[3]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5).
[4]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