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輝++肖艷紅+++申紹林++肖艷瓊
摘 要: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從粗放式向集約式的轉變,既是構建生態和諧社會,落實綠色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應對“新常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要。林下種植作為一種典型的林業復合生產經營方式,能夠提高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農民增產增收;也推動當地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經濟和生態建設的統一協調。文章指出了當前林下種植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林下種植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幾點優化建議。
關鍵詞:林下種植;存在問題;基本原則;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53.5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63
從國內林下種植的整體發展情況上看,資金技術短期、基礎設施不足、缺乏明確規劃等問題普遍存在,成為制約林下種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林下種植問題成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農民根本利益提供保障。
1 現階段林下種植面臨的突出問題
1.1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目前,國內林下種植雖然初步取得了較好成果,但是從整體發展情況上看,林下種植的規模較小,并且呈現出零散狀分布,對于地區自然條件的依賴性較高。同時,我國林下種植無論是在經營管理理念還是生物種植技術上,都要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林下種植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
1.2 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縱深發展后勁不足
林下種植的發展資金來源渠道相對單一,長期以來都是依靠當地農業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財政支持。但是林下種植是一項動態的、長期性、綜合性的工程,要想發揮其生態和經濟效益,就必須不斷研發新模式、引進新品種、發展深加工,而這些工作都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隨著林下種植模式的不斷升級,相應的財政支持卻沒有及時跟進,這就導致林下種植發展的動力不足,很難依靠科技支持實現模式創新。
2 林下種植藥材的基本原則
2.1 生態優先原則
無論是種植何種類型的藥材,都要以保證林區生態環境為前提,禁止盲目追求藥材利潤而破壞林區自然環境。從生物學角度上看,林木與藥材屬于共生關系:林木具有涵養水土、凈化空氣的生態作用,能夠保持林間的濕潤環境,為林下藥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許多菌類藥材本身屬于分解者,能夠促進林區枯枝、落葉的加速分解,轉化為土壤有機物,為菌類藥材和樹木的成長提供必要養分。因此,只有保證林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林下藥材的生長提供保障。
2.2 因地制宜原則
由于各地區自然條件、政策支持以及群眾參與度的不同,國內林下種植經濟模式的發展進程也會存在較大差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盲目借鑒其他地市的成功經驗,忽視當地的自然客觀事實,往往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因此,林下藥材種植應當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例如云南是三七的主產地,主要就是云南自然條件較好,能夠為三七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如果其他地區在發展林下種植時,盲目引進三七,就很難取得相應的種植效果。
2.3 科技支持原則
林下種植不僅需要考慮林區生態環境問題,而且要考慮如何盡可能的提高藥材經濟價值。從前期藥材的品種選擇,到中期的林下藥材管護,再到后期藥材的采摘,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許多林下種植的農戶由于缺乏足夠的科學知識,僅憑個人種植經驗進行林下藥材的管理和養護,往往很難確保藥材的質量和產量,這就需要當地的農業科研機構及時開展技術指導和下鄉活動,在田間地頭幫助林下種植農戶提高科學知識。
3 林下種植藥材的優化對策
3.1 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科學規劃種植結構
發展林下種植的根本動力在于追求更高的林區經濟附加值,因此,時刻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林下藥材的種植規模和種植種類,在保證林區生態環境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符合市場的動態需求來調整種植結構,這也是現階段國內林下種植經濟模式的根本所在。在明確市場需求之后,還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其他各種影響因素,對林下種植進行合理的規劃,要確保林區空間得到最優化利用;又要確保藥材管理、經營工作能夠滿足種植需要,避免出現盲目擴大藥材種植面積,但是管理工作難以根據的問題。例如,云南白藥公司根據2014年的市場調查分析,預測未來一年內石斛和重樓的價格會有較為明顯的上升,因此在瀘水縣的林下種植基地適當擴大石斛和重樓的種植面積,獲得了較高的利潤。
3.2 政策傾向扶植,刺激經濟林的發展
在政策方面,應當建設相應的扶植政策,對維護林地建設的農戶進行一定的經濟保本扶植。在藥材的投入生產中,也應做到長期收購,這樣在不打擊農戶積極性的同時,也能極大地促進當地的農林業發展。與此同時,在云南白藥公司的帶動下,銷路問題解決了。在林間大面積種植石斛和重樓,農戶不用擔心其銷路不暢的問題,藥材加工企業的工廠在這里有定量的收購點,能夠有效促進當地人對林下種植的開發利用。
4 結語
在林下藥材種植的研究中,針對其經濟體系的發展,其經濟效益是需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而在現階段被人們廣泛認識的還是在生態保護方面。所以,為了促進林下藥材種植業的發展,需要利用政府的力量進行扶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山林地區的農戶獲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熙萬,李小龍.林業改革后的生態富民效益及后續完善[J].中國林業,2010(14):149-151.
[2] 林淑芳,郭蘭萍,黃璐琦,等.野生藥我國野生藥材資源管理制度的分析及建議[J].中國中藥雜志,2009(15):1879-1886.
農業與技術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