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鵬
摘要:舞蹈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表達感情和社會交流的一種手段,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十分快,適當的舞蹈也可以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舞蹈已經擁有很久的歷史,現在已逐漸分成兩個派別,一個是通俗舞蹈,另一個是藝術舞蹈,兩者在社會上都有其自己的發展范圍,它們的受歡迎人群和發展程度各不相同。本文探討的是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在融通發展方面的應對措施,用以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通俗舞蹈;藝術舞蹈;兩個派別;發展程度;融通發展
舞蹈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可以通過舞蹈表達心中的真實感情。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舞蹈的內容也得到了很多的補充,人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舞蹈方式,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舞蹈的兩個形式是通俗舞蹈和藝術舞蹈,通俗舞蹈就是適合大眾跳的舞蹈,由于舞蹈本來就是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很容易學會,且適合跳舞的場地十分容易找到,所以說通俗舞蹈特別受人們的歡迎。而藝術舞蹈就顯得有些過于嚴格,它對跳舞者的要求十分高,動作也都很難,沒有經過系統的舞蹈訓練,無法跳好藝術舞蹈,所以同屬舞蹈在發展上優于藝術舞蹈。兩種不同形式的舞蹈要找到融通發展的方法,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對舞蹈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含義及其共同點
(一)通俗舞蹈的含義
從通俗舞蹈的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含義,就是簡單易學、容易被人接受的舞蹈,它在人們中具有非常高的受歡迎程度。隨著現在城市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一天的壓力,例如現在廣場舞十分流行,不管是晚上還是早上,各大廣場上總是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歌廳、酒吧等大型娛樂場所也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它仿佛不受地點和人群的限制,可見其受歡迎程度有多么的大。
(二)藝術舞蹈的含義
藝術舞蹈則就顯得十分高雅,藝術舞蹈都是舞蹈藝術家通過多年的研究創造的,它來源于對生活現狀的觀察,然后進行藝術加工形成有內涵的舞蹈藝術。藝術舞蹈往往是含有深刻含義的舞蹈,它能反映出客觀現實,還能留給觀眾想象的空間。藝術舞蹈對舞蹈者的要求十分嚴格,其技術性特別強,所以才能向觀眾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古今中外有很多優秀的藝術舞蹈家將其一生都獻給了舞蹈藝術,他們對藝術舞蹈的熱愛很好地詮釋了舞蹈用來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功能。
(三)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共同點
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都是人們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一種方式,不管是藝術舞蹈者在舞臺上的表演,還是隨處可見的通俗舞蹈者,都突顯出舞蹈的功能。人們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舞蹈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都完好地詮釋了這一方面。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都具有特別強的音樂節奏感,跳舞者在背景音樂的韻律下翩翩起舞,有輕柔的舞姿也有重金屬音樂下瘋狂的舞步。通俗舞蹈的背景音樂一般都是流行音樂,人們很容易被帶入到舞蹈的節奏中;藝術舞蹈的背景音樂可以將觀眾帶入到舞蹈者設定好的場景中去,使舞蹈者與觀眾達到音樂上的共鳴,起到很好的舞蹈渲染效果。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都體現出一種特殊的美,雖然它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藝術舞蹈通過優美的舞姿給觀眾的心靈上來一次愉悅的旅行,觀眾或感傷或開心,都是被藝術舞蹈的特殊美所感染。通俗舞蹈往往是以其歡快的舞姿和音樂吸引住人們的,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在向人們展現出生命的活力,這就是通俗舞蹈的特殊美。舞蹈是沒有地域限制的,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追捧者廣泛地吸收外來的舞蹈,使全世界的舞蹈有很好的交流和發展。
二、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融合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兩者要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通俗舞蹈往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要利用通俗舞蹈這一優勢,將藝術舞蹈融合在通俗舞蹈的創作中。由于通俗舞蹈表達不出深層次的情感,使得通俗舞蹈缺少一種內涵美,因此通俗舞蹈的創作者要學習藝術舞蹈的創作靈感,善于觀察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進行深入的思考,創作出有內涵的舞蹈。藝術舞蹈的發展要借助于通俗舞蹈的形式,因為人們對于藝術舞蹈的了解還不是很深,借助通俗舞蹈的表現形式將藝術舞蹈展示給更多的人們。
(二)舞蹈家們要轉變對通俗舞蹈的思維觀念
很多藝術舞蹈家對通俗舞蹈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他們認為通俗舞蹈沒有內涵,不能登上舞蹈表演的舞臺,這也就縮小了他們的舞蹈世界觀。萬物存在即合理,通俗舞蹈的快速發展一定有其一定的道理,藝術舞蹈創作者要學習通俗舞蹈的長處,創作出反映時代發展同時又能被大眾所接受的藝術舞蹈,提高人們對藝術舞蹈的喜愛度,讓藝術舞蹈更貼近于人們的日常生活。
三、結束語
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是當代主流的舞蹈表現形式。面對它們發展不均衡的現象,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融合發展要從其共同點入手,相互吸取各自的優勢,共同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雯麗.對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融通發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03:109-110.
[2]朱奕,鄧儉.通俗舞蹈與藝術舞蹈的融通發展[J].飛天,2011,02:84-85.
[3]張萍.中國舞蹈著作權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
[4]李穎.民俗藝術的傳播生態研究[D].東南大學,2015.
[5]李輝.當代城市廣場舞蹈調查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