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媛媛
摘要:文化產業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出版、音像、影視成為換匯最多的產品。在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改變經濟發展策略,著力發展文化產品,并且經濟成效明顯。在影視業大力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服裝、飾品,旅游業等。韓國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注重文化宣傳的同時,將影視劇與相關產業捆綁式發展,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關鍵詞:產業鏈;文化產業;服裝;影視劇
一、文化產業與文化產業鏈
文化產業誕生的時間比較晚,我國開始接觸這一概念的時間更晚,現在對文化產業的認識還不夠健全。在文化產業學術界,大家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多種多樣。一般情況下,大家習慣于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的定義: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文化產業理論體系。但目前仍有一大部分人在照搬西方的理論來解讀文化創意產業。在文化產業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的時候,我么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發揮文化產業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怎樣提高文化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帶動作用。我們最終的關注點,是要整合同系資源,創作文化產品利潤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同時能夠使收益渠道得到拓寬。
所謂文化產業鏈,是體現文化產業中與其他產業之間互相依存關系的概念,又被稱為價值鏈,是因為其揭示的是不同環節和不同產業之間的價值關系。
同其他一般產業一樣,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的一般表現形式具有向前關聯性與向后關聯性,單循環關聯與多循環關聯相互結合。我們將在本文中淺析文化產業鏈中各種相關行業之間的依附關系,同時探尋這種關系背后隱藏的延伸空間和價值空間。
以電影和服裝、飾品等行業的關系為例,一部電影的制作過程,參與其中的各個產業都可以產生附加值,大量的服裝設計人員的參與、影視服裝的制作,使電影對其產生后項關聯。當電影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依然以電影為例,一部有影響的的優秀的電影作品,帶動相關的圖書、游戲、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就這些產業而言,即產生前向關聯。
(一)當代影視文化傳播對服飾文化的影響
文化產業的發展依靠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影視文化的傳播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媒介工具、受眾等。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順暢與頻繁,韓國的影視劇及綜藝節目都在中國受到歡迎,掀起“韓流”熱潮。
人們通過觀看韓劇、電影、綜藝節目,了解了韓國的生活方式、倫理認知、時尚風向以及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尤其是年輕人,在異國文化中發現符合自己個性的元素,并努力追求,韓劇中的許多時尚元素使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社會模型,從言行舉止到服飾都朝自己認可的方向靠攏。染彩發、街舞裝、板鞋都成為時尚。
十年前,一部《浪漫滿屋》得到中國年輕人的認可,引領了當時服飾、發型的潮流。同其他影視作品引起了連鎖效應一樣,人們因為喜歡自己的偶像而產生模仿的愿望。敏銳的時尚眼光讓設計師注意到這一點,在影視服裝方面大做文章,使一部影視作品中的服飾造型、搭配方式成為流行風向,從而帶動服裝業、飾品業的高效益。由當紅影視明星所傳遞出的時尚指向也是影視文化外延的一大特色。
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影視文化以來源于生活由高于生活的表現形式反映社會文化的基本形態,服裝作為影視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影視作品中作為視覺元素的一種出現,要求它更具有符號性,基于這種原因,人們更加重視影視作品中的服裝設計。跟切合人物形象、性格、場景的服飾搭配,使影視作品的虛構性更加模糊,文化產業的開發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性變得更為自然。
(二)系統看待產業關聯性
因為影視文化與服飾文化之間的共性,使其關系更為密切。文化的關聯性將相關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從產業鏈的角度分析,兩者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包含了前、后兩種關聯。
依然以影視劇為例。一個具有匹配實力的企業為優秀影視劇提供服裝贊助,使影視劇的服裝更具特色,同時能為劇情提供服務,這樣,影視劇中的服裝問題便得到了解決,由此,建立起良好的后向關聯性。當影視作品成功播出,當劇中的服飾得到受眾的認可,即可刺激市場需求,提高該服裝品牌的知名度,同時產生經濟效益。由此便建立起前向關聯性。這種前向關聯性又可開拓新的合作空間,獲得極高的市場回報。
(三)文化產業建設“內容為王”——韓劇的成功
韓國新的文化政策將影視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的文化產業,近年來投入大量的資金,使文化產業得到迅猛的發展。經濟實力雄厚的制作團隊,打造出了制作精良的高水平的作品。如今,韓國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韓劇的大量出口,帶動了韓國多種行業的發展。在當今,韓劇強調“內容為王”的時代,經典的創意產品無疑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韓劇更多地反映的是愛情、友情、親情,以此為線索,反映日常生活的點滴,使觀眾沉浸其中,同悲同喜,產生認同感,同時在劇中找到情感慰藉,悲喜劇元素的大量運用,將觀眾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在情感的波動中,轉換心緒。
韓劇將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放大給觀眾看,體現的是世俗之美,對真摯情感的展現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世俗之美為我們展現了平凡但感人至深的親情、深沉而無私的情愛、質樸的同情與關懷。曾經有一系列經典的愛情、倫理等韓劇得到中國觀眾的認可。例如《新娘十八歲》《豪杰春香》《浪漫滿屋》。
韓劇中也不乏灰姑娘與白馬王子式愛情模式的表現,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我都女孩》《宮》《繼承者們》,超越世俗的愛情,滿足了觀眾的樸素期待,賺足眼淚的同時引起更大的共鳴。使韓劇成功占領了國際市場,出口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
韓劇在中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文化的同根性。韓劇中所展現的文化認同、社會文化、倫理思想都與中國觀眾擁有共同的文化情感。特別是韓劇中所展現的儒家文化,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這樣的倫理劇,展現的是大家庭中對長輩的孝敬、夫妻之間的情愛、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扶持,用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引導人們正確認識親情、愛情和友情,得到觀眾的認可也便是理所應當的。《青春》《天堂的階梯》《冬日戀歌》等悲劇式愛情,在中國觀眾的情感認知中也可找到共鳴。兩國文化的共通之處,使中國觀眾更容易解讀韓劇中所要傳達的文化思想,這種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一經推出,便占領的大部分市場。
(四)從“培養分析”看韓劇的消費者培養策略
1.商品消費意識的培養。韓劇值得借鑒的一個方面是重視對場景和細節的重視,從家居擺設到人物的服飾搭配,都精致到極點,當韓劇在海外得到廣泛認可的時候,這些細節也引起觀眾的注意,觀眾從喜愛到想要模仿,從而刺激消費。這就為韓國的相關商品進軍國際市場創造了機遇,也為韓國帶來更多的商機。
2.旅游消費意識的培養。韓劇追求畫面構圖效果的精美,每一幀畫面的截取都有其良苦的用心。在韓劇中,將韓國的旅游文化融入其中,拍攝地點的選取都獨具匠心,在韓劇中,主角留下眼淚與回憶的咖啡屋,當觀眾去尋找電視劇中的影子時,還能看到劇中人物留在墻上的痕跡,這就使更多的人想要繼續去探尋劇中的更過的場景,劇中主角曾經活動過的每一處場景,都可能成為旅游的熱點。在電視劇《藍色生死戀》熱播的時候,主角嬉戲的田間、生死離別的海邊都讓觀眾印象深刻。拍攝此場景的束草,也開辟出“去束草,尋愛情”的旅游專線。觀眾到拍攝地去參觀游覽,重溫劇中感人至深的場景,得到更深刻的體驗的同時,使束草的自然風光得到更多的認可。幾年來,根據權威的數據調查,當紅韓劇的播出,帶動旅游業的發展,締造了旅游收益的神話。
3.偶像消費意識的培養。韓劇熱播的同時,培養了大批得到觀眾認可的明星。如金秀賢、全智賢、韓彩英、韓佳人、宋慧喬、金喜善、元彬等等。這些偶像明星以影視劇為載體,深入人心。偶像的魅力在于其所展現的社會示范效果。無論是言行、衣著還是其慣用品牌,都收到追隨者的追捧,利用明星的偶像作用,深入挖掘其商業潛力,拓展由偶像帶動的消費市場。
韓劇在做市場推廣的過程中,不是停留在電視劇出口這一個收益點上。通過其中潛在的影響,得到二次甚至多次的多層次的收益,電視劇作為消費的龍頭,帶動的是飾品、服裝、旅游業的發展,形成商業鏈條。于此對比,中國的影視劇的隱含價值或者對隱含價值的挖掘都還遠遠不夠,這是應該向韓國同行業借鑒的。
二、“文化先行”——韓國服裝業搭乘韓劇快線
韓國發展文化產業,首先依據文本,將文化產品本身打造成精良的消費品,同時,與之相匹配的產業得到很好的培養,收到文化引導的,是大批潛在的消費力量。
(一)韓國服裝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韓國服裝進軍中國市場,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后期,在當時的中國,品牌競爭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服裝產業也并非集群式發展。當韓國的低檔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設置較低的門檻,便將中國作為了其處理庫存產品的主要市場。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放了更為廣闊的流通市場,高端產品市場出具雛形。韓國服裝行業及時發現了中國市場純在的巨大的發展潛力,為長遠利益考慮,放棄了低端市場,積極促進高檔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在1996年,韓國新世紀百貨店曾經在上海八佰伴租借整個樓層,銷售當時韓國的幾十個高檔品牌。這在當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韓國不再將中國作為其處理庫存的單一市場,而主打品牌消費,形成高端的品牌市場。
(二)“文化先行”策略引導下的韓國服裝業
韓國文化的鋪墊為韓國服裝業進軍中國市場提供了極大的優勢。基于韓國綜藝節目、影視劇的深遠影響,韓國服裝得到中國消費者的廣泛認可。韓國的文化輸出,為服裝業重回中國市場立下不可隱沒的功勞。在韓劇中,為我們展現的是這個國家對服裝、飲食品質的追求,是對環境的精心的呵護,是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韓劇主角本身的外形、服飾搭配都引起中國年輕人的共鳴,讓中國年輕的觀眾傾慕不已。
偶像對潮流的引領也在不同的時期掀起不同的追捧消費的潮流。人氣較高的當紅明星的每一次出場,都對其贊助品牌起到新一輪的推動作用。當韓劇熱播,韓國服裝便借此力量成為流行的指向,韓劇及韓星為韓國服裝業的發展奠定了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韓劇對服裝業的促進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影視文化的發展使受眾對韓國文化產生認同感,同時也提高了韓國文化的社會地位。這就使得韓國制造成為附加值更高的消費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產品都被打上韓國文化的獨特的烙印。實力強勁的影視文化的發展,帶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品牌的市場走向,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使韓國的文化產業與服裝業互相依存,共同良性發展。
目前,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弊端看,但同時,也具有無限的潛力。中國在打造自己的文化產業特色的同時,可以學習韓國發展其特色文化的經驗及先進方式,在利用自身產業優勢的同時,融合中國文化不可抗拒的魅力,在打造優秀的文化產業的同時,注意對相關產業的影響。以產業聯動的方式,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發展及傳播的模式。
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利用影視業的獨特優勢,打造中國與影視業相關的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