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艷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191
[摘要] 目的 探究綜合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3例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87例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方法,觀察組86例患者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療效。 結果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對照組對比,前者評分均明顯高于后者(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3.02%,對照為72.41%,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上給予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綜合康復護理;精神分裂癥;糖尿病;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8(b)-0191-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規范的用藥,如用藥不規范或飲食不規律病情易反復,亦可引起并發癥;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控力不足,要長期服用抗精神類藥物,這些藥物的使用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率,患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不能規范的進行治療,特別需要護理人員的照顧,為探究綜合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現選擇該院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3例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87例患者,觀察組86例患者。對照組,男45例,女43例,年齡為38~66歲,平均年齡為(48.32±3.29)歲,糖尿病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為(6.65±1.28)年;觀察組,男46例,年齡為39~69歲,平均年齡為(49.65±3.84)歲,糖尿病病程為2~16年,平均病程為(6.84±1.87)年,這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 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需長期住院,長期吃藥,長期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會有病情好轉的階段,護理人員應在此期間有簡單易懂的方式和患者進行溝通,告知他們無論是糖尿病還是精神分裂癥都是慢性疾病,需長期的進行治療,不要有抵觸情緒,要積極配合,爭取早日康復,早日出院;② 飲食指導:糖尿病患者飲食的方式和習慣很重要,不能進食含糖量高的食物,每次飲食要適量,然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的藥物會增加他們的食欲,因而在患者吃飯期間護理人員要嚴密監督,不可食過多食物,如患者出現極端現象(如因吃不飽情緒激動而搶食),護理人員要勸他們別吃太多,這樣是不利于疾病的,同時安撫患者的情緒,告知他們不讓吃太多并不是加害他們,也不是虐待他們,而是為了疾病的恢復,并安慰他們等病好了就可以恢復正常吃喝,為了以后更好的日子現在要暫且忍耐;此外提供給患者的食物以五谷雜糧為主,盡量減少因飲食控制不佳導致的高血糖;③ 用藥護理:精神分裂癥、糖尿病均需長期堅持服藥,部分抗精神分裂藥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如噻嗪類會出現直立性低血壓(表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眩暈、心悸等);糖尿病以降低血糖為主,使用的藥物均是降糖藥物,有出現低血糖的可能,低血糖反應和直立性低血壓相似,因此需給予鑒別,密切觀察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降糖藥物與進食時間密切相關,因此在服用該類藥物的時候需注意用餐時間;部分患者擔心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他們拒絕服藥或者將藥藏起來,因而護理人員需監督患者吃藥,看著他們把藥吃下去;此外在用藥前需對告知他們注意事項,并不可隨意將藥物丟棄;④ 運動護理:控制糖尿病血糖另外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是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可有效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還可將患者的體重適當降下來,可進行慢跑、健身操等有氧運動;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會使得患者出現安靜、嗜睡等現象,他們多數不愿意進行運動,因而需護理人員進行監督,每日進行一定量、一定時間的運動,但也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如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氣力不足的現象,需停止運動,待情況好轉后再做決定;⑤ 做好生活護理: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上還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他們自制力不足,多不會打理自己,因而護理人員要在生活上給予患者幫助,如時間允許可幫助患者梳洗(尤其是女患者),定時對病房內的衣物、床單進行清洗、更換;每日監督患者規律生活,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比較;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由表1知,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對照組對比,前者評分均明顯高于后者(P<0.05)。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對比
觀察組患者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干預前SAS、SDS評分分別為(42.68±7.62)分、(47.51±9.61)分;干預后其評分分別為(36.57±9.51)分、(41.06±8.54)分,干預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干預前SAS評分為(42.68±7.91)分,SDS評分為(47.28±9.64)分,干預后SAS評分為(41.85±7.41)分,SDS評分為(46.84±9.05)分,干預前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兩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71例(82.56%)規律飲食,49例(56.98%)堅持適量運動,53例(61.63%)按時監測血糖,59例(68.60%)堅持按時服藥;對照組患者:規律飲食者40例(45.98%),堅持適量運動者26例(29.89%),按時測血糖者27例(31.03%),堅持按時服藥者34例(39.08%),由此可知,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比,P<0.05。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滿意69例(80.23%),基本滿意11例(12.79%),滿意度為93.02%;對照組患者滿意49例(56.32%),基本滿意14例(16.09%),滿意度為72.41%,兩組對比,P<0.05。
3 討論
對于精神分裂癥、糖尿病的治療均需長期服藥堅持,糖尿病血糖較高,如不進行控制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冠心病、糖尿病足等,因而需將患者的血糖降低至正常范圍,并進行控制,糖尿病僅僅靠藥物(降糖藥物)治療是不行的,還需給予輔助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等),我們知道患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沒有正常人的意識,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更別說讓他們遵醫治療,因而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住院的患者,更需護理人員悉心照看,在該研究中,我們的護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患者,督促他們適量進行鍛煉,監督他們服用藥物,看著他們將藥吞下去,并對他們的飲食進行控制,由該研究結果可知,給予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可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明顯改善,是值得在臨床上使用及推廣的。
[參考文獻]
[1] 李秀美,覃遠麗,鄒遠珍,等.綜合康復治療方案對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作用[J]. 中國民康醫學,2013(20):66,111.
[2] 殷炳榮. 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評價[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92):230,233.
[3] 甄艷鳳. 2型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及基因多態性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2.
[4] 梁金梅. 家庭干預綜合護理措施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用的研究[J]. 中國民康醫學,2012(7):863-864.
[5] 王雙建,郝俊新,陳素霞,等.藥物聯合綜合康復方案治療精神分裂癥并發糖尿病對相關診斷指標水平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34):74-75.
[6] 聶鳳嬌,朱春鳳.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糖尿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干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62-363.
(收稿日期: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