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英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性學習己經成為當今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關鍵詞:探究創新;討論;主體作用;協調發展;誤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60-02
長期以來,學生們都是習慣于只聽老師講解,被動地接受知識,習慣于死記硬背來獲取書本知識,靠"題海戰術"來博得高分,來接受高校挑選,而忽略對問題的思考和研究。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呢?但在"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誤區"。現在,我就這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1.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1.1利用教材開展探究式預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開展探究式預習,就是在預習中自由組成小組,自主選擇一些開放性的探究題目,先自行展開研討,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前,通過布置學生預習,分組討論:為什么始烏鴉喝不到水,后來為什么喝著了?如果你是烏鴉,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喝到水?學生討論熱烈,情緒高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前探究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而且很好地拓展了認識,充分地挖掘了課程資源。
探究預習把學習推到了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學生通過自奮其力己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課時學生便會拿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相印證,這便會使學生獲得一連串的心理感受,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
1.2創設和諧民主寬松的探究氛圍。課堂是探究性產生的主陣地,融洽的課堂氣氛是探究教學的重要條件。只有在民主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能獨立的探索,大膽地發表見解,開展探究性學習,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①、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充分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古人曰:"親其師而信其道",因為敬佩老師的學識和品格進而深受其師所任教學科的,早已是屢見不鮮。因而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教師要鼓勵不同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探究活動中來,創設"無威脅"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樂于嘗試、樂于探究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②、創造良好的討論氣氛。封閉、僵化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教得精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沉沉,因而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采用開放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側重引導,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體驗和實踐中增長才千,使學生在學習上"興趣盎然",才能體驗成功的快感和幸福。
1.3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力,要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把教師的"指令性"變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當然,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然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每個學生的興趣著眼點不同,他們探究的內容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究,及時性地予以鼓勵性的評價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誤區"
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及聽課、交流中,探究式學習取得了較大成效,也發現存在著一些誤區,如何使探究式這一學習方式更好的發揮作用,我做了一些思考。
誤區一:讓學生合作、探究,卻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大凡課改的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看上去整個課堂熱熱鬧鬧很是可喜,然而,不顧教材內容只圖形式的繽紛與熱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自己個體靜心閱讀、潛心感知教材,即"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時間不充分。長期如此,學生靜思默想的習慣和實際閱讀的能力將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并且還容易使學生養成一種虛華浮夸的不良習慣。課堂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那些單憑學生自我思考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而采取的一種方法。它應該建立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
誤區二:合作討論學習中未能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過分注重標準答案。在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一些現象,教師一旦發現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標準答案"合不起時,就急躁地讓一個又一個的學生回答,都不對時,便索性和盤托出早已有定論的"答案",而忽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化差異。我們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不一,俗語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新課標要求"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所以,當學生見解不對時,我們應保護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平等地聽學生申辯,了解他為什么這樣答的原因,予以適當的引導和糾正,不能過分強調標準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對于課文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只有尊重他們的見解,讓他們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質疑問難,他們的思維才會在課堂上活躍,他們的個性才會得到張揚,呈多元化擴展,才能真止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使課堂生動起來,變得異彩紛呈,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將課外的所得有機的與課堂內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活學善用的目的。
誤區三:"自主、合作、探究"中,忽略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落實。教師在組織探究式教學中,常用自學討論、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教學,卻使學生的雙基沒能落到實處。有的教師課堂上重視討論交流而忽略了字、詞、句的基本知識。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也采取讓學生朗讀、分組討論交流、分組表演的辦法,課堂氣氛倒是很活躍,但教師卻忽略了虛詞、實詞、詞類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基本知識點的落實。課后,問學生幾個關鍵字詞的理解,學生竟答不出來。上古詩詞課,對詩人的煉句、意境不引導學生深思,不作分析,而去搞一些熱鬧的場面和一些不著邊際的討論,而不去傳達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弄不懂課文寫什么,表達什么,哪些是重點等。所以,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
總之,《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重視課堂的學習形式和學習氛圍的形成,讓學生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促使學生的知識素養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第一版
[2]周蓮:《合作學習的幾個誤區》,《教師報》,2004年3月7日
[3]張雨晨:《課堂教學技能》,《昭通教育》加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