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先
摘要:在多種新型教學觀念的滲透下,各階段的教學工作者在角色扮演意識上均有了較大的轉變,同時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非常重視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這些對于我國教學事業的全面發展都非常有利。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作文教學的有效開展長期以來一直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實踐表明,層遞式教學應用下的作文教學質量可以得到較好的提升。
關鍵詞:層遞式教學;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55-02
1.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教學工作者在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作文寫作中的假、大、空頻頻出現,無法發揮出作文寫作真正的價值。甚至部分學生因找不到寫作素材出現大篇幅的借鑒與抄襲,并未展示出一個初中生應具備的寫作水平。究其根本,這種寫作現象的出現與教學方法等有著直接的關聯,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找出原因:
1.1作文教學的趣味性不強。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并未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僅僅將其作為一個任務進行傳達,而對于寫作技巧、學生寫作興趣的開發、寫作素材的積累等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甚至采用題海戰術進行寫作訓練,造成了學生出現抵觸、厭惡等不良心理。
1.2寫作教學的認知不全面。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對于作文教學的認知及評價大都停留在升學考試中作文寫作的重要性,基于寫作教學自身的特點——持續時間長、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特點,一些教師將教學的注意力放在了其他能力的培養上,致使寫作教學的頻率減少,學生所能掌握和了解的寫作信息也非常有限。在學生作文的評價中,教師也并未予以重視,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
1.3素材積累不重視。意識來源于生活,文章寫作也需要從生活中找到靈感,但是學生自身如果沒有掌握豐富的素材和一定的閱讀量,必然會對作文寫作產生較大的壓力。在不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發展相對落后的城鄉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量更加少,再加上家長對于學習的重視度不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聞,這對于其寫作能力的培養也非常有利。但是,因家長自身的偏見造成閱讀范圍狹窄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改進。
2.層遞式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利用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初中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利用層遞式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初中生的興趣、認知、知識結構為出發點,幫助學生打消寫作文的畏難情緒,并利用情感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在體驗中增強語言表達的意愿。例如以"親情"為主題的作文內容是作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類型,那么對于這種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卻又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情感,怎樣才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真情實感呢?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就應該借助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讓學生從情境中體悟親情,同時給學生足夠的回憶時間,讓他們盡量在曾經忽略的生活細節中尋找親情的點滴,進而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2.2幫助學生養成文學積累的習慣。光有寫作意圖和寫作情感并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許多學生都存在著筆下所寫并不是心中所想的表達出入,而造成這種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豐富的文學積累,如果我們將寫文章比作一條小溪,那么文學積累就是一條大河,只有大河的水是充沛的,小溪的水才能夠源源不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積累習慣是教師進行層遞式教學作文教學的第二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讀書會、閱讀交流和語文基礎知識主題班會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積累,例如在關于"親情"的素材積累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積累情感、然后再通過抄錄、背誦關于名詩、名言、名段、名篇的方式積累素材,最后在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的支持下,形成寫作思路。
2.3鼓勵學生在模仿中不斷創新。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但是要想達到這一創新的過程必須要經過模仿,因此教師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法進行作文指導時,應該重視仿寫在幫助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提高學生寫作的流暢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有的學生對于文中利用動作"蹣跚"、"探"、"爬"、"攀"進行細節描寫的方式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這種寫作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仿寫的方式融入到描寫親情的文章之中,而學生通過動作細節的仿寫,不僅掌握了這種表現手法,還使整篇文章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4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規律。當教師幫助學生完成前三段的作文教學后,就應該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理性思考,并在思考中掌握初中作文的基本規律,通常來講,初中作文課劃分為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集中,而對于材料作文,許多學生都存在材料思想把握不準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平時訓練讓學生對不同的材料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以提高其信息整理的能力,而通過這一訓練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進而在把握材料作文寫作規律的基礎上,迅速把握作文的主題。
2.5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能力與學生的知識量有著較大的關聯,部分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其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也非常有限,缺乏素材和經驗的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遇到的困難也相對較大,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需強化學生的觀察及積累意識。在進行層遞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遇到較為優美的詞句可以進行摘抄,通過文字優美、意境深遠文章的分享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鼓勵學生去朗誦、背誦這些優秀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訓練初期,教師可以適當地放低要求,由淺入深、由難到易,幫助學生適應寫作教學。此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閱讀材料,或鼓勵學生進行個人讀物的分享,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及寫作興趣。
3.結論
總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不同階段的知識結構特點,通過興趣引導,幫助學生不斷豐富、積累文學知識,同時利用"模仿-創新" 的方法指導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葉宗容.層遞式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292.
[2]蔡虹.層遞式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5,30:40.
[3]賴洪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式探析[J].求知導刊,2014,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