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玉英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50-01
眾所周知,興趣是鼓舞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一種能量,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小孩子的天性都比較調皮和貪玩,尤其是對于學習來說,如果對一門學科不是有足夠的興趣,是不會輕易入門的,那么,對任何事物和學習方面想要產生興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后期培養的,尤其是對于求知方面,是需要我們教育者在后天培養和引導的,那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怎樣引導學生積極的探索語文知識,來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現在教育者值得研究的永恒課題之一。
1.深入鉆研課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根本,是進行新課改的基礎,教師在授課之前沒有深入研究教材,不清楚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學習時設計的內容不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這樣的教學實現不了教學高效。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來設計教學內容,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能把重難點通過有趣的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來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已經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但在每次教學之前都對每一篇課文深入閱讀,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預設,對學生沒有理解和掌握的詞語和段落進行重點標記,使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只有把課本鉆研透了,運用多方面的教學手法才可以更好地去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為此,我在備課時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演"提供機會。如讀《媽媽的愛》時以舒緩、富有激情的語氣,將學生帶到充滿母愛的意境中。在盛夏的夜晚,媽媽為我送涼風;在雨天,媽媽為我送傘。這種深深的母愛無處不在。學生在范讀中融入到這美妙的意境中,同時,抓住孩子善于模仿的特點,讓學生扮演媽媽為"我"在雨中送傘的情景。這樣,很容易便于使學生產生讀一讀的欲望。而且即學技仿,使他們產生"演"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3.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情境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或營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正確而迅速地營造理解教學內容。教師依據教材營造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吸引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兒童的情感非常容易被激起,他們的認識活動常常伴隨著情感,這樣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主動、更豐富、更深刻。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尤其對那些富含強烈思想感情的文章,教師要善于把自己對于課文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把課文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到一起,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買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劃亮火柴,看到火爐時,教師可以體會到小女孩需要溫暖,怎樣把這種情感體驗傳達給學生呢?就要引導學生從火爐一步步聯想到光和熱,聯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達到情感的共鳴:小女孩需要溫暖,使學生真正理解小女孩內心的渴望和期盼。
4.尊重個性,享受學習
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何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回答一些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很淺顯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練習,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困生在不斷的訓練中成長,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小學語文興趣的培養需要我們廣大師生共同去努力。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我們要努力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懂得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小學語文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給學生創造一片更好地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