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俊,左慶樂
(長安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710064)
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分析
張志俊,左慶樂
(長安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710064)
為進一步反映公路貨物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文章借鑒物理學容量耦合的相關概念和方法,從時間(2001—2013年)和空間(全國31個省市)兩個維度分別計算了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并對其進行了簡要地分析。結果表明:從時間維度來看,公路貨物運輸上述三項指標與GDP的耦合協調度相對較高,縱向發展趨勢向好;從空間維度來看,各省市各自的公路貨物運輸上述三項指標與GDP的耦合協調度指標數據比較接近,橫向比較差異明顯。
公路運輸統計;貨物運輸量;GDP;耦合協調性
公路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產業,公路貨物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緊密,公路貨物運輸量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的“晴雨表”,備受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公路貨物運輸量統計數據時常受到質疑,甚至被認為與國民經濟發展態勢相悖。為了便于公眾了解公路貨物運輸量統計數據,進一步認識公路貨物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對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公路貨物運輸量統計指標與GDP統計指標間的耦合協調度進行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夠對我國公路貨物運輸統計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1.1公路貨物運輸量
公路貨物運輸量是反映公路貨物運輸工作成果的統計指標,主要包括公路貨運量和公路貨運周轉量兩個指標。現行的公路貨物運輸量統計數據主要是營業性公路貨運車輛完成的公路貨物運輸量,該統計數據由交通運輸部負責組織統計,其基本的統計方法是:定期進行營業性公路貨運車輛運輸量抽樣調查,獲得公路貨物運輸量統計數據的基數,通過多種途徑分月采集公路貨物運輸量相對于調查期的波動系數,綜合公路貨物運輸量基數及月度公路貨物運輸量波動系數推算公路貨物運輸量,并定期對其進行修正。
1.2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我國于1985年開始建立GDP核算制度,我國GDP的核算和數據發布主要是由國家統計局負責組織實施,其GDP核算方法具體可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1.3耦合協調度
耦合原為物理學的概念,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形式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協同的現象。耦合度是對系統與系統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及程度的一種度量,耦合度能夠對系統與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及程度進行度量,但不能揭示系統與系統間相互作用程度的好壞。耦合協調度是度量系統或系統之間協調關系好壞程度的定量指標,反映了系統與系統間耦合的良性作用大小。其模型與計算方法如下:
設變量ui(i=1,2,…,n)為耦合系統的第i個子系統的綜合序參量,xij、uij、λij(j=1,2,…,n)為第i個綜合序參量的第j個指標值、功效值及其權重,αij、βij為第i個綜合序參量的第j個指標的上限值、下限值。

通常主要研究兩個系統間的耦合協調性,其耦合協調度模型與計算方法為:

式中,D為耦合協調度,C為耦合度,T為綜合評價值,u1、u2為系統綜合序參量,α、β為待定系數。
2.1數據收集與預處理
收集2001—2013年全國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GDP等相關統計數據,以及2013年全國31個省市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GDP等相關統計數據(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為便于比較和分析,利用功效系數法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統計數據變化趨勢及相互比較關系見圖1和圖2所示。

圖1 2001—2013年全國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與GDP變化示意圖

圖2 2013年全國31省市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與GDP變化示意圖
2.2耦合協調度的計算
應用式(4)、式(5)和式(6)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及計算方法,從時間(2001—2013年)和空間(2013年全國31個省市)兩個維度分別計算公路貨運量與GDP、公路貨運周轉量與GDP及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經討論并征求專家意見,α和β的取值分別為0.6和0.4),相關耦合協調度的計算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01—2013年全國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
2.3比較分析
(1)時間維度縱向比較分析
2001—2013年全國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縱向變化趨勢向好。其中,2001—2005年耦合協調度0.0≤D≤0.4,耦合協調性屬于失調型,2006—2007年耦合協調度0.4<D≤0.6,耦合協調性屬于過渡型,2008—2013年耦合協調度0.6<D≤1.0,耦合協調性屬于協調發展型。耦合協調性類別等級評價標準參考文獻[9]。
相比較而言,2007年與2008年耦合協調度有明顯的波動,這與我國2008年開展了全國公路運輸量專項調查,公路運輸量統計口徑與方法發生變化有關。另外,近年來,我國重視高速公路建設,高速公路的大發展帶動了公路貨物運輸(尤其是公路長途貨運的發展),增大了公路貨物運輸的平均運距,使得2008—2013年公路貨運周轉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總體高于公路貨運量與GDP耦合協調度,公路貨物運輸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趨勢向好。
(2)空間維度橫向比較分析
2013年全國31個省市各自的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三個指標數據比較接近,但不同省市間差異較大。從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總體比較來看,山東、廣東、江蘇、河北、河南、安徽、遼寧、浙江、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市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0.6<D≤1.0,耦合協調性屬于協調發展型;江西、內蒙古、陜西、廣西、福建、山西、云南、上海、黑龍江、重慶、吉林等省市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0.4<D≤0.6,耦合協調性屬于過渡型;新疆、天津、北京、貴州、甘肅、寧夏、海南、青海、西藏等省市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0.0≤D≤0.4,耦合協調性屬于失調型。除個別省市外,各省市的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類別等級與此基本一致,不再一一贅述。

表2 2013年全國31個省市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
值得說明的是,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高,表明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向好的方向發展耦合協調、步調一致,反之則表明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向好的方向發展耦合協調性不高、步調不一致(要么一高一低,要么兩者均低)。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低只能說明兩者發展不協調,不能完全說明兩者各自發展不合理、不科學,還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占比較大的經濟發達地區,其GDP發展較好,而運送的貨物多為質量輕、附加值高的貨物,公路貨物運輸量相對較小;一些資源輸入型地區,其產業發展屬于外向型,對外省市公路貨物運輸依賴性較大,這些省市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低,只能說明兩者發展不協調,不能說明其公路運輸與GDP發展不科學、不合理。
(1)耦合協調度模型和分析方法能夠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較好地反映公路貨物運輸量和GDP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區分度清晰,對于豐富和完善我國公路運輸統計理論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研究表明,2001—2013年公路貨運量、公路貨運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量與GDP的耦合協調度相對較高,縱向發展趨勢向好;2013年全國31個省市上述三項指標與GDP的耦合協調度相對較低,橫向比較差異明顯。
(3)受我國現行公路運輸量統計數據主要為實物量統計數據,公路運輸量調查方法主要為基于車籍的營業性公路貨運車輛運輸量抽樣調查等因素局限,公路運輸量與GDP耦合協調度分析基礎數據不是很理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結果的普適性。
(4)耦合協調度能夠反映系統與系統間良性耦合協調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其指標不可能詮釋系統與系統間所有關系,計算結果不可濫用。
[1]熊浩,孫有望.我國貨運量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分析[J].系統工程,2010,(9).
[2]尼瑪羅布.公路交通運輸對西藏經濟增長貢獻的路徑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12).
[3]李小珍.稅收與經濟增長耦合性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數據[J].財政經濟研究,2012,(4).
[4]李電生,夏國建.基于灰色關聯熵的水產品貿易與物流耦合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2).
[5]陸琳,阮舟一龍.基于多因素灰色模型的工業產業與物流需求耦合性研究[J].物流技術,2012,31(12).
[6]張沛東.區域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耦合協調度分析——基于中國29個省級區域的實證研究[J].開發研究,2010,(2).
[7]耿修林.1978—2007年我國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與就業構成的耦合性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24).
[8]涂建軍,周艷.主體功能區人口與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研究——以四川省重點開發區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5(4).
[9]張志俊.公路運輸量月度波動系數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9,(21).
(責任編輯/浩天)
F540.8
A
1002-6487(2016)22-0095-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310823155027;310823151001;310823160659);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D006)
張志俊(1970—),男,陜西禮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