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宿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政府規制對電子商務價值創造功能的影響機制分析
徐旭
(宿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文章基于跨國的經驗數據系統分析了政府規制對于電子商務價值創造功能的影響機制和應對策略。研究發現,政府規制一方面通過信用創造和競爭維護來提高B2B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價值創造功能,另一方面通過信用和法治環境的完善來提高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價值創造功能。而經驗分析在驗證政府規制對于B2B價值創造積極影響的同時,卻未能辨識其對于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價值創造的促進作用,這說明相對于B2B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對于政府規制的要求相對較低,從而更適合在政府規制和法治環境尚不完善的國家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電子商務;政府規制;B2B;B2C
“互聯網+”的提出使電子商務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無論是B2B還是B2C,電子商務都成為企業供應鏈整合與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和動力,這一結論已經為眾多的經驗研究所證實[1],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整合不僅可以使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庫存,降低成本[2],還可以更加準確及時地了解需求,從而增加市場份額[3]。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卻發現電子商務與價值創造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Cousins和Mengue(2006)[4]的分析表明B2B對于企業的運營績效不具有顯著影響,而Narasimham、Swink和Viswanathan(2010)[5]的研究甚至發現以B2B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再造對企業的運營績效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同樣地,在B2C方面,Flynn、Huo和Zhao(2010)[6]也沒有發現電子商務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顯著關系,同時還進一步指出電子商務能否為企業創造價值取決于一系列外部因素。本文從政府規制這一角度對電子商務影響企業價值創造的機制進行初步分析。
實際上,很多研究已經表明政府規制對于電子商務的普及和運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Zhu和Kraemer(2005)[7]使用跨國零售行業的數據研究發現,有利的規制環境是電子商務得以普及的重要基礎,而本文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政府規制對于電子商務和企業價值創造之間關系的影響,而這對于規制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國來說尤其重要,如果電子商務對于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不僅取決于電子商務技術本身,還取決于政府規制制度的完善,那“互聯網+”目標的實現面臨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的問題。此外,B2B和B2C在電子商務技術的運用上存在顯著區別,因此政府規制對于兩者的影響也可能會因此不同,所以為了使分析更加準確,本文將對兩者分別進行考察。
電子商務對于采用B2B的企業而言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搜集供應商和需求商,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和提高銷售收益,達到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同時還可以及時將上游的信息傳遞給供應商并及時獲得上游采購商的采購訂單,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生產和銷售[8],這些都是電子商務為B2B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源泉,但是這種價值創造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規制環境。一方面,政府規制所決定的信用環境會影響企業有效配置資源的范圍,傳統商業環境下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關系建立在長期的合作基礎之上,企業與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相互信任,因此可以有效解決貨物和資金的銜接問題,但是采用B2B技術的企業如果仍然需要通過傳統的合作關系作為彼此信用的基礎,那就無法在更大的范圍內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因此價值創造的空間就不大,相反,如果政府能夠通過規制制度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那么企業就可以打破傳統的信用基礎,在更大范圍內利用更多企業的資源,從而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價值創造的空間;另一方面,政府規制所創造的競爭環境會影響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成本,壟斷的上游市場結構并不會因為電子商務的出現就遭遇競爭的挑戰,反而會利用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將壟斷擴展至電子商務平臺,從而向下游采購商索要更高的價格,并通過一系列進入壁壘的設計將不合作的采購商排除在合作范圍之外,因此政府規制所創造的競爭環境是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個良好的競爭秩序,電子商務只能成為壟斷企業擴展壟斷勢力的高科技手段,而不會給企業帶來相應的價值升值。由此得到本文的第一個理論假設:
假設1:政府規制下的信用環境和競爭環境會影響B2B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
電子商務對于采用B2C的企業而言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和需求規模以實現最佳的庫存容量,從而大大降低庫存成本,更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大大擴展消費市場,從而提高銷售收益,這兩個方面相結合從而不斷提高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空間[9],但是與B2B相同,這種價值創造空間的大小也受政府規制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政府規制所創造的信用環境會極大影響消費市場的規模,從而限制采用B2C電子商務技術價值創造的空間,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不僅取決于無形的價格,更取決于有形的質量和品質,但是電子商務作為網絡虛擬空間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后者的真實體驗,因此,如果信用環境不佳,這種B2C市場會迅速萎縮,從而極大限制其價值創造空間;另一方面,政府規制所形成的法治環境特別是專利環境會影響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從而影響不同企業的價值創造空間。雖然政府創造的信用環境會影響采用B2C電子商務技術企業的消費者規模,但是品牌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政府的信用創造,但是這種替代作用又取決于政府規制所形成的法治,特別是專利環境。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企業可以任意模仿被消費者所認可的產品品牌或者專利技術,那么這不僅會損害被模仿企業的收益,而且會徹底破壞品牌的消費者信任機制,從而破壞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空間。由此得到本文的第二個理論假設。
假設2:政府規制下的信用環境和法治環境會影響B2C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和美國商業研究中心所進行的全球調研,經過數據整理,本文共獲得2012年分布在歐洲、亞洲和美洲等18個國家的736組數據,表1給出了不同國家的樣本分布情況及其政府規制質量指數,從中可以發現不同國家的樣本分布比較均衡,政府的規制質量也差異較大,其中最低的是中國,最高的是丹麥,這就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好地分析不同國家的規制質量對于電子商務價值創造的影響。

表1 樣本的國家分布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不同企業可能會采取不同的電子商務模式,有的企業采用B2B,有的企業采用B2C,有的企業既采用B2B,也采用B2C,為了方便起見,本文將所有的企業放在同一個樣本中,對于那些未采用B2B或B2C的,相關變量用0來表示,而對于那些即采用B2B,也采用B2C的,就采用實際值來表示,對于企業的績效我們分別采用銷售量和資產收益率來表示。此外,企業所在行業也會對其經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因此表2給出了樣本的行業分布,從表2中可以發現,各行業的B2B程度普遍較高,但是在B2C的程度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零售業的B2C程度是最高的,這與我們的經驗也是相符的,金屬制造業的B2C程度最低,而汽車制造業的B2B程度最高。

表2 樣本的行業分布
為了更好地分析政府規制質量對于電子商務價值創造的影響,本文在引入國家和行業控制變量的基礎上,首先分析B2B和B2C電子商務模式本身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然后再引入不同電子商務模式與政府規制質量的交叉變量,分析政府規制質量的不同是否會影響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功能。因此,本節的分析將用到以下兩個模型:
模型1:Yi=b0+b1COUj+b2INDt+b3ECOi+εi
模型2:Yi=b0+b1COUj+b2INDt+b3ECOi+b4ECOi*REGi+εi
其中,兩模型中的Y表示被解釋變量,即企業的經營績效,COU表示樣本企業的國家變量,IND表示樣本企業的行業變量,ECO表示樣本企業采用的電子商務模式,包括B2B和B2C兩種模式,REG表示企業所在國家的政府規制變量,i表示企業樣本數,j表示國家樣本數,t表示行業樣本數。對于本文的截面樣本數據,將采用最小二乘法對其進行估計,首先以銷售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其估計結果見表3第一列,然后以資產收益率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對上述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其估計結果見表3第二列。
從表3中可以看出,首先,無論是以銷售額作為被解釋變量,還是以資產收益率作為被解釋變量,相關變量的估計系數在顯著性和影響方向上是高度一致的。一方面,國家變量和行業變量都不顯著;另一方面,兩種電子商務模式對于被解釋變量的影響都是顯著為正的,而B2B與政府規制的交叉項顯著為正,B2C與政府規制的交叉項不顯著,這就表明本文的估計結果是科學的。
其次,從估計系數的大小來看,B2B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要大于B2C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這可能與本文選取樣本的行業分布有關系,作為B2C重要應用行業的零售業僅在樣本中占有不到10%的比重,而制造業的比重超過90%,因此相對于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制造業企業通過B2B建立與采購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更容易提高自身的經營績效。

表3 實證估計結果
再次,與假設1相一致,我們發現政府規制的質量會顯著影響B2B的企業價值創造功能,在模型2中,政府的規制質量對企業的銷售量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結合本文的理論分析,認為一個良好的政府規制不僅可以在企業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而且可以通過對競爭秩序的維護有效抑制供應商的壟斷勢力,從而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對于企業價值的創造功能,而表1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政府規制質量不僅排名靠后,而且是負數,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政府規制尚不能為企業競爭提供一個公平有利的環境,因此B2B電子商務模式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最后,與上文的假設2不一致,表3的估計結果表明政府規制與B2C交叉項的估計系數并不顯著,而且在以資產收益率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模型2中,其估計系數為負,雖然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在樣本中的大部分國家和行業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法治和信用環境,因此無法反映出政府規制對于B2C電子商務模式的價值創造功能,而作為法治和信用均不完善的中國而言,其數量僅占樣本總數的10%多一點,因此無法有效辨識政府規制對于B2C電子商務模式的重要性。此外,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還可以發現即使是在法治和信用均相對落后的中國,仍然存在類似京東、當當和卓越等規模與實力都非常強大的B2C企業,這意味著對于B2C的電子商務模式而言,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創新來克服甚至是部分替代政府規制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政府規制的要求,這可能是我國B2C電子商務企業能夠在政府規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得以迅速發展和壯大的重要原因。
本文基于跨國的經驗數據系統地分析了政府規制對于電子商務價值創造功能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政府規制一方面通過信用創造和競爭維護來提高B2B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價值創造功能。另一方面通過信用和法治環境的完善來提高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價值創造功能。而經驗分析在驗證政府規制對于B2B價值創造重要影響的同時,卻未能發現其對于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促進作用,這說明相對于B2B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B2C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對于政府規制的要求相對較低,從而更適合在政府規制尚不完善的國家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1]Frohlich M T,Westbrook R.Arcs of Integration: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9(2).
[2]Wong C Y.The Contingenc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1,29(6).
[3]Schoenherr T,Swink M.Revisiting the Arcs of Integration:Cross-vali?dations and Extension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2,(30).
[4]Cousins P D,Menguc B.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24,(5).
[5]Narasimhan R,Swink M,Viswanathan S.On Decisions for 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An Examination of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Product-Proces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J].Decision Sciences,2010,41(2).
[6]Flynn B B,Huo B,Zhao X.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Performance:A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28).
[7]Zhu K,Kraemer K L.Post-adoption Variations in Usage and Value of e-Business by Organizations:Cross-country Evidence From the Re?tail Industry[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5,(16).
[8]許軍,梅姝娥.基于動態能力的電子商務價值創造研究[J].經濟管理,2011,(2).
[9]趙晶,朱鎮.企業電子商務價值創造過程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0,(12).
(責任編輯/劉柳青)
F270.7
A
1002-6487(2016)22-0186-03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12SQRW176);宿州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1yyb36)
徐旭(1983—),女,安徽宿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企業信息系統管理、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