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張衛紅,李松琴,張蘇明,李惠芬,陳文森,張永祥,李 軍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
·論著·
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的臨床效果評價
劉 波,張衛紅,李松琴,張蘇明,李惠芬,陳文森,張永祥,李 軍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 了解某院連續兩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微生物標本送檢情況,及對應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2014、2015年該院出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微生物送檢率、抗菌藥物使用日數、無菌部位標本送檢等情況。結果 2015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標本送檢率為51.81%,高于2014年的45.55%(χ2=308.31,P<0.01);2015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日數四分位數為7(4,12)d,短于2014年的8(5,12)d,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89,P<0.01);2015年送檢標本中無菌部位標本所占比率為37.69%(20 190/53 574),高于2014年的31.56%(17 050/54 025)(χ2=446.15,P<0.05)。感染部位中呼吸、泌尿、血流、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構成比分別為58.75%、10.54%、7.02%、0.58%;送檢標本中痰、血、中段尿和腦脊液構成比分別為53.01%、15.55%、9.58%、1.64%。結論 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提升后,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縮短,臨床效果明顯。
微生物送檢; 抗菌藥物使用; 無菌部位標本; 合理用藥; 醫院感染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6,15(11):862-864]
細菌耐藥不僅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也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抗菌藥物濫用和亂用是導致細菌耐藥的關鍵因素[1],為此,國家自2011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其中加強微生物標本的送檢是規范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主要內容之一。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院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微生物標本送檢只是手段,送檢率提升之后的實際效果才是最終目標,目前這方面的國內研究還較少涉及。為此,本研究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提升后的臨床效果進行初步評價。
1.1 研究對象 以2014、2015年連續兩年出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微生物標本送檢定義為各類合格標本的微生物培養,抗菌藥物使用目的為治療,抗菌藥物使用方式為肌內注射、靜脈點滴、靜脈注入、口服等全身性用藥方式。
1.2 研究方法 比較2014、2015年出院患者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者送檢率,出院患者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者抗菌藥物使用日數,送檢微生物培養標本中無菌部位標本送檢構成比。選擇兩年送檢標本中痰、血、中段尿、腦脊液與對應的呼吸系統、血流系統、泌尿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感染部位為研究范疇,比較兩年構成比差異。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1.0版本統計軟件對數值進行分析,構成比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四分位數表示,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中Mann-Whitney U檢驗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微生物培養標本送檢率比較 2014、2015年連續兩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標本送檢率分別為45.55%、51.81%,2015年送檢率高于2014年(P<0.05)。見表1。
2.2 抗菌藥物使用日數比較 2014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日數四分位數為8(5,12)d,2015年為7(4,12)d,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89,P=0.00),2015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日數低于2014年。
2.3 送檢無菌部位標本構成情況 微生物培養標本中無菌部位標本主要包含血、中段尿、胸腹腔積液、膽汁、灌洗液、腦脊液等,2014年送檢微生物培養標本共54 025份,其中無菌部位標本17 050份,占31.56%;2015年送檢微生物培養標本共53 574份,其中無菌部位標本20 190份,占37.69%,兩年無菌部位標本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6.15,P=0.00),2015年送檢微生物培養標本中無菌部位標本構成比高于2014年。
表1 連續兩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標本送檢率比較
Table 1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consecutive two years

年份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數送微生物培養患者數送檢率(%)χ2P2014年391351782645.55308.310.002015年393932041051.81
2.4 感染部位及送檢標本構成 2014、2015年感染部位中呼吸、泌尿、血流、中樞神經系統占總感染部位構成比分別為58.75%、10.54%、7.02%、0.58%;送檢標本中,痰、血、中段尿和腦脊液送檢份數占全部培養送檢標本份數構成比分別為53.01%、15.55%、9.58%、1.64%。見表2。
表2 2014、2015年連續兩年感染部位及送檢標本構成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sites and specimen submission in 2014 and 2015

項目例/份數構成比(%)感染部位22190100.00 呼吸系統1303658.75 泌尿系統233810.54 血流系統15577.02 中樞神經系統1290.58 其他513023.11送檢標本107599100.00 痰5703853.01 中段尿103089.58 血1673115.55 腦脊液17651.64 其他2175720.22
感染是涉及臨床各科室的醫療問題,醫院感染更是涉及各科室的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抗菌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感染中發揮關鍵性作用,但由于長期不合理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檢出率不斷提升[2]。為規范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遏制細菌耐藥性,國家衛生部于2011—2013年連續三年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效果比較明顯,有力促進了抗菌藥物的規范使用。
在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中,涉及幾類指標,其中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是主要內容之一。病原學診斷是感染診斷的核心內容,也是合理選用抗菌藥物的依據。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有利于抗菌藥物的規范使用。近期,國內研究[3-4]顯示,通過專項整治活動,可切實提升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我院連續幾年采取宣傳、考核等方式,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有明顯提升,全部、限制級和特殊級抗菌藥物治療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均達國家考核要求[5]。但考核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僅僅是手段,率的達標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目的在于臨床效果。為此,本研究從抗菌藥物使用日數、無菌部位標本送檢率等指標研究送檢率的臨床效果。
比較2014、2015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微生物培養標本送檢率,結果顯示,2015年送檢率較2014年有一定程度提升。我們推測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提升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醫務人員為完成送檢考核任務,單純增加送檢份數,即純粹為了考核而送檢;二是從抗菌藥物使用角度考慮送檢??咕幬锸褂玫谋O測指標目前主要有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治療天數(days of therapy,DOT)兩種,由于DOT不考慮藥物劑量且也適用于兒童患者,所以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采取監測DOT判斷抗菌藥物的合理性[6];為此我們從抗菌藥物使用時限是否縮短角度,研究送檢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本組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時限中位數為7 d,低于2014年的中位數8 d。由此可以推測,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提升,從某種程度上最終影響著抗菌藥物使用時限,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另外,微生物標本送檢質量也不容忽視,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專家,均呼吁提高標本送檢質量,尤其要加大無菌部位標本的送檢比例[7]。為此,針對送檢率的提升,本研究從無菌部位標本構成比變化角度進行分析,結果證實2015年送檢標本中無菌部位標本構成比較2014年有所提升(P<0.05),說明送檢率提升的同時送檢質量也相應得到提升。此外,國內部分專家認為,送檢的標本中痰作為非無菌部位標本,送檢量過高,嚴重影響送檢質量,呼吁應加強血等無菌部位標本的送檢比例。因痰、血、中段尿、腦脊液等標本對應的感染部位為呼吸系統、血流系統、泌尿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本研究比較上述4類標本和4類感染部位,結果顯示,除血標本構成比(15.55%)與血流系統感染構成比(7.02%)存在偏差外,其余均基本一致。由此,本研究認為從理論上計算國內送檢的痰培養并不多,痰培養的比例是與呼吸系統感染比例相對應的;由此,我們指出微生物標本送檢比例多少不應以是否無菌來斷定,其標準應該由感染部位決定,不能單純的提高無菌部位標本比例,而應該充分考慮感染部位比例。
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是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前提,但其僅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臨床效果提高,才能從根本上達到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的最終目標。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對非無菌部位標本送檢比例未能進一步細化或分層研究,將來還需要繼續開展相關研究,為國內政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1] Prestinaci F, Pezzotti P, Pantosti 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 global multifaceted phenomenon[J].Pathog Glob Health, 2015, 109(7): 309-318.
[2] Khameneh B, Diab R, Ghazvini K,et al. Breakthroughs in bacteri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the potential ways to combat them[J]. Microb Pathog, 2016, 95: 32-42.
[3] 馬珍,周月琴,馬渝,等.專項整治活動對我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和減緩細菌耐藥性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房,2015,26(20):2780-2783.
[4] 楊婧,楊蕾,劉姍,等.選擇式目標管理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率[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5):342-34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S].北京,2011.
[6] Reddy SC, Jacob JT, Varkey JB, et al. Antibiotic use in US hospitals: quantification, quality measures and stewardship[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5,13(7):843-854.
[7] 宋敏,聶利,吳曉英,等. 綜合干預對臨床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6):3066-3068.
(本文編輯:左雙燕)
Clinical effect of enhancing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
LIU Bo, ZHANG Wei-hong, LI Song-qin, ZHANG Su-ming, LI Hui-fen, CHEN Wen-sen, ZHANG Yong-xiang, LI Jun
(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with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use in a hospital for consecutive two years,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a hospital in 2014 and 2015 were as the studied subjects,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s, days of antimicrobial use, detection of sterile-site specimens and so 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use were compared.Results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201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2014 (51.81% vs 45.55%;χ2=308.31,P<0.01);the quartile of antimicrobial use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2015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2014(7[4,12]d vs 8[5,12]d; Z=-5.89,P<0.01);The percentage of sterile-site specimen submission in 201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2014 (37.69%[20 190/53 574] vs 31.56%[17 050/54 025];χ2=446.15,P<0.05).Constituent ratios of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system, urinary system, bloodstream,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ere 58.75%, 10.54%, 7.02%, and 0.58% respectively; among all detected specimens, constituent ratios of sputum, blood, urin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were 53.01%, 15.55%, 9.58%, and 1.6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enhancement of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rate can shorten duration of antimicrobial us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microbiology specimen submission; antimicrobial use; sterile-site specimen; rational antimicrobial use;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2016-03-20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013ZX10002005-002-005);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JX10231802)
劉波(1981-),男(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研究。
李軍 E-mail:prof.lijun@gmail.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1.014
R181.3+2
A
1671-9638(2016)11-08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