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黛碧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南京 211188)
?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索
王黛碧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南京 211188)
本文在分析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產教融合是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孵化器。依托產教融合,高職院校可以從機制、載體和方法三個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進行了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
產教融合;高職汽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其中汽車1.72億輛,平均每百戶有31輛私家車。我國汽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迎來了汽車后市場的高速發展時代,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行業每年需新增員工40多萬人,而且急需具有現代維修技術技能和現代服務意識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高職院校畢業生作為汽車后市場的主要服務人員,一直奮斗在一線的基礎崗位上,他們的培養質量對汽車后市場的服務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成為了國家五部委聯合提出的五大緊缺人才重點培養的專業之一。在實際的工作中,高職學生自身定位準確,工作踏實,在社會上有一定的認可和肯定,他們能否創新性的開展工作對整個社會服務起關鍵性的作用,只有戰斗在生產一線的人,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和探索出新的生產技術和工作方法。有數據顯示,近幾年來,高職學生勇于創新、自主創業的比例明顯高于本科學生,說明在創新創業能力上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挖掘潛力。
據2015年麥可思對南京某高職院校的調查研究數據結論,近五年來,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和比例如下(表1):

表1 近五年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情況和占比
從 以上數據看出,近五年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中具有創業意愿的人數占比保持在45%以上,而近三年更是接近50%,創新創業意愿強烈。同時,畢業后實際創業人數比例雖然很低,但逐年呈上升趨勢。為什么如此高意愿的人群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走上個人的創業之路呢?這既有個人創新創業能力的局限,更有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不足,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自身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的匱乏,讓他們在創新創業之路上望而卻步。
2.1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含糊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定位、層次和方式上存在很多誤區:如,口號喊著“創新創業”,然而沒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納入辦學定位和理念之中;高喊“以就業為導向”,然而沒有很好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更談不上將創新創業教育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很難培養服務市場需求、實踐動手能力強、并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創新創業人才。
2.2 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單一,結構不合理
目前,高職院校大多開設的所謂創新創業課程主要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等教育類課程,課程內容僅涉及職業規劃、就業政策與形勢、職場應聘技巧等方面,而創業知識方面的內容只占幾課時而已,系統地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高職院校還很少見。雖然有些學校舉辦或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但多數學校和學生都是為比賽而比賽,而不會真正將創新創業計劃付諸實施。
2.3 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缺乏專業指導
目前,高職院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非常薄弱,很多院校均由輔導員來兼任,這些老師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培訓,且幾乎沒有創新創業實戰的經驗,高職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雖然聘請一些行業企業的專家是一種可行的舉措,但聘請的企業專家多半不熟悉教育規律,授課隨意性較大,也多為臨時聘請,時間上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近幾年,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產教融合、特色辦學,系統培養、多樣成才”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合作,是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其具體內容包括學校與企業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產教融合要求高職院校構建校企聯合的新平臺,把合作企業打造成學校教育教學的第二課堂。同時,合作企業也希望學校能夠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基地,從而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共贏。
依托產教融合,高職院校可以從機制、載體和方法三個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孵化平臺。
3.1 機制——校企深度合作,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依托行業辦學,辦好學校服務行業”是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應堅持的辦學理念。校企深度合作,將企業真實的項目帶入教學中,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運作等各個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真刀真槍”的進行畢業設計和撰寫論文,在此過程中,形成了高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機制。
3.2 載體——創設“工作室”和“真實職場”,進行創新創業實踐
產教深度融合,在校內以“工作室”的方式創設真實存在的職場環境,即創業孵化器,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到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能直接接觸到相關產業一手的運作方式、技術工藝和最新的技術動態,從而使學生更直觀的進行創新創業體驗,通過創業孵化器總結成功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3 方法——與產業需求對接,尋求彰顯高職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都在發生深刻變革,高職產教深度融合要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力求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突出“四個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專業教學與通識教學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從而建立符合時代需求、彰顯高職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4.1 產教深度融合,完善校企協同育人體制
產教深度融合,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將企業技術標準、工藝標準、培訓標準和管理標準等全面融入汽車專業群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依托汽車產業標桿企業,與企業共同創辦混合所有制學院,校企雙方結合汽車配件供應鏈專業服務、汽車維修服務專業人才的需要,在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共同出資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產學研平臺、共建“混編師資團隊”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深度融合,實行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從而推進校企融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校企深度融合開展創新創業訂單班,設置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標進行校企聯合招生,合作企業參與自主招生選拔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使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在三年級再實行雙向選擇的分流組班,以“二次招生”的方式組建創新創業訂單班,校企交互、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訂單班學生進行全程創新創業實戰。
4.2 產教深度融合,增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合力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能脫離知識、專業教育而孤立的開展,要深入了解汽車產業發展需求的前沿領域,遵循產教融合的原則,完善汽車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縱橫聯合行業企業職教資源,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設置、課程開發、產品研發、師資培訓、科研成果轉化及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實質性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汽車特色專業群建設,全面對接和深度融入汽車產業鏈,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汽車營銷與服務特色專業群,從而形成對接產業需求緊密、專業特色鮮明、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特色專業體系,彰顯職業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4.3 產教深度融合,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理論框架
將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了人才培養全過程。一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以《汽車職業入門》、《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與創業指導》、《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同時,還可開設《創業學》、《風險投資學》、《創造力工程》等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二是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引導各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三是把創新創業實踐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延伸,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講座、論壇、模擬實踐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課,舉辦專題講座,開設短期培訓班,宣講國家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法規、政策,轉變學生觀念,增強創新創業意識;面向具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技能培訓,開設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課,提高創業技能;面向有創業想法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培訓,開設創新創業實訓指導課,加強創新創業技能的實踐訓練。
4.4 產教深度融合,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圍繞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為主線,開展實踐活動,是檢驗專業理論轉化為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定期組織學生到汽車4S店參觀學習,或到汽車服務連鎖店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生產服務一線學技術,在企業內部學管理,加強學生創業過程中對管理工作的把握。同時,讓汽車美容店創業、私人定制汽車服務、微水上門洗車等創業項目入駐校園創業孵化基地和高新區產業基地,在創業過程中逐步提高創業者的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型汽車人才。同時,組織汽車維修與保養小分隊到社區進行義務服務等,這些“面對面”、“一對一”的實踐模式,打破了常規實踐的枷鎖,從而促進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4.5 產教深度融合,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
在學生中成立汽車商務研習社、汽車發動機電控研習社、汽車改裝研習社等汽車專業類社團,把汽車不同方向愛好和興趣的學生通過社團的模式組建起來,豐富第二課堂,并配有校內外指導教師進行專門指導,依托社團活動立項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如汽車房車改裝、汽車臺架新技術研究、參與企業新車營銷推廣等社團活動,并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科技競賽、大創比賽為抓手,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落實到高職教育戰線,要大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探索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思路,豐富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途徑。但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產教深度融合,還有待今后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1]王友云.產教融合視域下質量保障與評價的理念、原則與行動[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5(06).
[2]陳年友,周常青,吳祝平.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4(08).
[3]劉洪波.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多元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J].教育與職業,2016(07).
[4]縢爽,華欣,鄭立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6).
[5]馬慧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6).
(編輯 文新梅)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utomobil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Daibi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utomobil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ncubator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Relying on this integ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tally from the mechanism, carrier and method.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utomobil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mad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cultivation
2016-10-06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建設成果之一(項目序號:PPZY2015B175);南京市江寧區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創業人才科技創新績效考評模式研究——以江寧區為例”(2016E16)
王黛碧(1980-),女。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G712
A
1672-0601(2016)10-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