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志,佟建波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
基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課程改革與實踐
——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線路》課程為例
曹宏志,佟建波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本文基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細節的研究,分析了大賽的發展趨勢和就業崗位的需求,結合我校實際教學設施與教學環境,對《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通過對學生們學習的課堂氣氛、課后的動手能力等多方面表現的總結,發現改革后的《電子線路》課程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符合我國教育部對中職學生“做中學”的培養要求,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技能大賽;電子線路;課程改革
為了積極響應我國教育部對中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各大中職院校的辦學質量,職業院校間每年舉行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為中職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技能的一個公正平臺,發揮了技能競賽在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提升、內涵發展中的重要導向作用[1]。
1.1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內容分析

表1 2015年玉林市電子裝配技能大賽比賽知識點比例分配表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比賽時間為4個小時,比賽中主要包括七個大項目,其中電子產品裝配和電路原理闡述與繪圖占據了總分的50%,主要考查《電子線路》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比如在元器件盒中識別、檢測、選取合適的元器件;而對于排故障、調功能及測量電路參數和畫波形等項目的測試,以及基礎知識測試中的焊接和電路圖繪制項目,主要是對參賽者的動手技能進行考查,比如選擇合適的測試儀器儀表,按照任務書上的要求測試出相關的參數,實踐動手能力測試達到了總分的70%。由此可以看出: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競賽不再單純地考查競賽選手的基礎知識,而是更側重于對參賽選手的實踐技能與分析能力的考查。

表2 2016年玉林市電子裝配技能大賽比賽知識點比例分配表
2016年玉林市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比賽時間為4個小時,比賽中主要涉及的知識點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元件篩選與測試、電路焊接與組裝、電路調試和電路圖繪制四個大項目,都是基于參賽選手掌握《電子線路》課程基礎上,注重對參賽選手的實踐操作和分析進行能力考查,要求參賽選手按照任務書上的要求進行操作和記錄。
1.2 2015年和2016年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內容對比分析
在2015年的比賽題目中,電子產品裝配內容的測試只占20%,而在2016年的比賽題目中,這個環節的測試分數就達到了45分;對于電路調試環節的測試,2015年的比賽題目占到了40分,而2016年的比賽題目測試分數也是40分,所占比例相同;2016年的比賽題目減少了電路原理闡述部分內容,在電路繪制方面同樣占到了總分的15%,變化不大。為此,中等職業院校《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項目技能大賽的命題更加趨向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測試,比如裝配環節的測試,不再局限于三極管等簡單元器件的安裝,而是添加了少量貼片元器件,提升焊接操作技能的考核難度[2]。
《電子線路》課程作為電子行業最基礎的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深入學習《電子線路》課程,對《彩電原理及維修》等課程的理解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線路》課程安排在中職一年級,課程體系較完整和合理,但在電子裝配技能大賽對選手的要求條件下,此門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 教學方法過于傳統
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教師在進行《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時,往往講授速度較慢,理論知識講授過多,導致學生對《電子線路》課程的知識點難以理解,不能滿足學生對電子裝配技能水平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其次,理論講授和實驗課銜接不流暢,導致有些知識點存在漏講,或者重復講的現象,影響了教學效率和效果;再次,《電子線路》整體教學方式一般采用“課堂講授知識點,第二節課再進行實驗”的循環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存在時間差,即使是做實驗,很多學生也僅僅是按照教師的講義來“照葫蘆畫瓢”,缺乏創新性;最后,為了參加“電子裝配技能大賽”,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選拔優秀學生的現象,不能讓“做中學”普及到每一位學生。
2.2 考核方式偏重理論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的《電子線路》課程考核方式一般以試題考核為主,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雖然平時成績占50%,但是期末考試還是缺少對學生平時實踐操作的驗收考核,導致部分學生注重理論課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課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基于電子裝配技能大賽的分析與參賽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教學硬件和軟件情況,對我校《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綜合改進。
3.1 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國家對中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求是“創新,創新,再創新。”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打破常規,突破創新”[3]。在我校《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中,不再按照原有教材安排的章節教學,而是根據電子裝配技能大賽要求與實際應用,編制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電子線路》教材,提煉出適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項目教學法”(如表3),將電子產品裝配案例和項目,以及相關儀器的使用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遵循“由易到難”的發展規律,徹底消除學生“不想學”的情緒。

表3 《電子線路》課程項目教學法設計
通過深入分析參加競賽的學生丟分點,發現有90%的參賽選手都是因為不會分析電路各部分作用而丟失分數;有87%的參賽選手雖然可以將電路各部分安裝正確,卻不懂得調試方法和調試規則。基于這些容易出現的“丟分點”,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141班的《電子線路》課程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學方法,而是采用“項目教學法”(如表3)。例如:通過讓同學們完成一個完整的“智力搶答器”項目來進行教學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進行分組,班級共有52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和一名副組長;其次,教學過程中,不再將電路圖和答案公布給學生,而是采用小組討論方法,鼓勵同學們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每位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再次,在進行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雖然不再處于“主導”地位,但是要時刻關注這個項目計劃實施過程,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接下來,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自己制作的“智力搶答器”進行闡述與說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與更正;最后,創新評價方式,不再以單一的“結果評價”,而是以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標準對同學們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實踐證明:將基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基礎上的“項目教學法”應用到《電子線路》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升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3.2 改進教學考核方式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線路》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平時成績占50%,期末成績占50%,而期末考試主要是以理論考試為主,缺乏實際操作技能考核。為此,將競賽模式引入到《電子線路》課程考試評價過程,對促進教學,檢驗學生操作技能有著深遠影響。首先,設計一份“考核任務書”,給予每位同學一套工具,一個操作臺,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核任務書”的相關要求;其次,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操作規范性,例如儀器儀表的使用規范等;最后,建立考核題庫,將技能考核內容標準化、公平化。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給予了廣大師生一個展現電子專業技能的平臺,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起到了鮮明的導向與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通過深入分析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題目特點,把握專業發展趨勢,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線路》課程結合學校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實際情況,引入“課堂分組—小組競賽—校級競賽—區級競賽”教學機制,這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綜合知識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加了學生們的技能訓練機會,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入了《電子線路》課程教學中,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校課程的教學創新進度,為我校建立國家改革示范中職院校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優秀技能的人才。
[1]陳其純.電子線路(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Wing-Wah Law. Understanding China’s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14, 46 (3): 332-360.
[3]陸志琴. 傾慧心于預習 展自主之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6(06).
(編輯 趙欣宇)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Product Assembly and Debugging Skills Contest——Taking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Circuit” in Guangxi Yulin Agricultural School as an Example
CAO Hongzhi, TONG Jianbo
(Guangxi Yulin Agricultural School, Yulin 537000,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ents of electronic product assembly and debugging skills conte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competition and job requirements. It has carried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of “electronic circui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our school.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practical ability after class, it finds that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 can stimulate effectively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fter the reform, conforms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 “learning in pract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promotes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skills contest; electronic circuit; curriculum reform
2016-05-13
基于職業技能競賽導向下《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2012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二級立項項目),主持人:曹宏志。
曹宏志(1979-)。本科,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子技術應用。
G712
B
1672-0601(2016)10-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