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鋼集團公司工會主席 劉傳偉
增強“三性”,重在拓展“依靠方針”新內涵
□江西省新鋼集團公司工會主席 劉傳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切實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在經濟增速換檔、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疊加的經濟形勢面前,作為聯系工人階級最緊密的工會組織尤其是國有企業工會,要保持和增強“三性”,就必須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思路,拓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的新內涵,把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把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凝聚智慧力量。
工人階級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中堅力量,工會組織是團結工人階級最廣泛最堅定的組織。工會組織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推進工會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作為工會事業進步的有力推動,牢牢把握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
增強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政治性,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要堅定黨的領導這個政治方向。要始終做到工會工作與黨委安排同頻共振,同向而行,要圍繞企業發展大局來設計工會工作路線圖,要圍繞企業中心工作來把握工會工作脈絡,要發揮工會組織廣泛聯系職工群眾的優勢,把職工群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做到黨委有部署,工會有落實,職工有行動,不斷提高工會組織凝聚力。二是要堅持工會特色的工作思路。工會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組成部分,策劃和開展工作必須抓住工會性質和特點,多想一想黨政需要工會做什么,多想一想職工期盼工會做什么,通過富有工會特色的職工教育、職工維權、職工建功立業和職工群眾文體活動等,增強工會工作服務企業發展的有效性,增強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主動性,提高工會影響力。三是要堅守團結職工的工作路線。要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這是加強黨的執政基礎的前提,是推動黨的事業的保證。尤其是在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動和利益結構發生深刻調整的情況下,工會組織更要集中精力把黨政有需求、職工有呼喚的事情做好,要探索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發揮工會組織樞紐作用,探索“互聯網+”服務職工教育職工的功能延展,團結職工堅定信念跟黨走;要進一步回應職工群眾需求,努力搭建全方位的職工服務普惠平臺,在提高職工獲得感的同時,提升職工改革信心;要解決職工困難,在解決職工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的同時,在精準扶貧方面進行探索,取得突破,從而提升工會的吸引力。
圍繞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國有企業面臨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工會組織必須主動適應在勞動關系、職工思想動態以及利益調整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創新理念,找準定位,在助推企業改革中發揮優勢,在維護職工利益中體現特色,努力為“四個全面”匯聚起強大正能量。要理順三個思路:
一是工會工作必須在“以職工為中心,讓職工當主角”上精準定位。實踐證明,以職工為主體的活動就會得到職工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就會得到職工的認同和擁護。在經濟持續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等多重壓力下,國有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環境,在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工作對象的多樣化、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工作環境的多變化等諸多新問題,工會工作的復雜程度和難度明顯增加。工會組織要發揮緊密聯系職工群眾的特殊優勢,準確把握不同職工群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實際問題,運用多種方法、形式和途徑解決職工群體需求多層次化的問題,把提升員工滿意度與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把解決職工思想問題和解決職工生活問題結合起來,把維護職工工作權學習權與提升崗位競爭力結合起來,把拓展職工職業發展與職工素質提升結合起來。只要始終把職工需求作為工作重點去解決,始終把職工智慧作為企業改革的動力,就一定能得到職工的擁護和支持。
二是工會工作布置要精準立項。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維護職工權益的基本保障。國有企業工會工作要贏得黨政認可,贏得職工認同,就必須立足“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來立項和開展工作,要找準促進企業發展的著力點,要為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搭建素質提升和建功立業的大舞臺,通過開展全員提素工程,通過開展員工技能大賽、創新工作室、工人先鋒號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為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拓展通道。要解決職工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要拓展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渠道,要繁榮職工文化建設,努力把工會工作納入企業整體工作體系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動。
三是工會工作要努力實現精準服務。工會組織先進性的直接體現,就是在職工中有號召力有吸引力。要增強工會組織先進性,就要不斷筑牢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能力,做足服務文章,要通過持續深入的“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活動,把工會建設成黨委好助手、行政好幫手,員工好扶手。要把提升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作為服務企業發展的接入點,激發蘊藏在職工群眾中的智慧和力量;要把提升職工滿意度作為服務職工的接入點,在職工幫困、志愿者服務、職工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到精準識別和精準管理;要把占據職工宣傳主陣地作為職工教育的接入點,樹立信息思維方式,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拉近與職工的距離。
“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的延續,也是實現“依靠方針”的重要保障。適應經濟新常態,工會組織必須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尋求新對策,通過保障和發展職工權益,實現“共建共享”。當前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要努力解決好“工會工作為誰做”的問題。工會工作要堅持從職工的實際需求出發,做職工有愿望有期盼的事,把工會工作做到職工心坎上。做工會工作要堅決破除熱在機關、冷在基層,熱在表面、冷在心里的現象,開展工會工作要多征求職工意見,設計活動方案要多收集職工建議,做到活動由職工設計,工作請職工參與,讓職工成為活動的主角,只有把工作真正落實到職工中去,才能得到職工認同,才能增強工會組織的存在感。
二是要努力解決好“職工需要什么”的問題。工會工作要主動適應職工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立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職工的特點、愛好和需求,準確把握工會工作在企業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定位,以為黨委做好職工工作為動力,以為行政提供增效助力為責任,努力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做好職工思想引導工作,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建立矛盾預警調解機制,為企業深化改革蓄積正能量;搭建職工建功立業平臺,讓職工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主力軍;要多開展接地氣聚人氣的群眾性文體活動,關愛職工身心健康;要立足于科技信息時代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服務員工的網絡新模式,努力發出工會最強音。
三是解決好“工會工作效果怎么評判”的問題。增強職工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是新形勢下評判工會工作的重要標準。企業工會要在傳承與創新上努力探索,把增強工會工作的群眾性與打造“工”字品牌結合起來,善于在團結引導職工上抓重點,善于在服務企業中心工作中攻難點,善于在提升職工素質上展亮點,善于在全方位幫扶職工中補漏點,善于在加強職工文化建設中掃盲點,鼓勵職工在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中尋求自我表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使職工與企業通過工會組織這個橋梁和紐帶,團結更緊密,聯系更親近,力量更強大,為實現中國夢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