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芝
摘要:歷史教學中語言是最基本的手段,語言對歷史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知力。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對語言的語調和節奏的正確使用,不僅能提升學生愛國意識,還能加強學生對歷史文化的學習熱情。本文淺述了歷史教學中語言表述的問題,總結出語言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言 歷史教學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老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也是離不開語言的,正確的利用語言的藝術,能有效提高老師教學的質量。歷史知識具有具體性和過去性的特點,這就需要老師具備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使教學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更愿意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歷史教學中語言表述存在的問題
(一)照本宣科的教學講課
老師需要借助語言來傳授知識,所以語言的表述是每一名老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人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學生考試的分數上,所以大部分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注重的是課本的教學,機械式的將課本內容從頭念到尾,使得學生為了高分而死記硬背,而機械化的記憶根本沒有辦法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并且極容易忘記。這種沒有運用語言能力于課堂的教學,不僅加重學生記憶的負擔,同時也束縛了老師的教學。
(二)教學中老師語言表達隨意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的語言表達過于隨意,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時候,老師應該講述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或者是“君主制度”,但是如果老師隨意說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那么就不符合歷史的事實了。由此可見,在課堂上隨意的語言表述是不可取的,有效正確的使用語言才能使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
(三)教學語言表達易犯科學性錯誤
歷史教學是一門科學的教學,而確保準確性是科學教學中的重點,因此,教學中不容許犯科學性的錯誤,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經常會在語言表達中犯科學性的錯誤[1]。例如: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機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而不是瓦特創造了蒸汽機。這種語言上的不嚴謹經常會導致老師犯科學性的錯誤,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表述,給學生教授正確科學的歷史知識。
(四)語言表達缺乏趣味性
幽默是智慧的表現,老師在課堂表現出幽默有趣的語言,能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用有效幽默的語言給學生講課,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許多教師并不具備這樣的語言表達能力,缺乏趣味性的語言,使得教學課堂氛圍沉重。因此,加強教師在課堂上語言表達的趣味性,是目前歷史老師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語言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語言在歷史教學中是老師教學的主要工具
目前,教學的方式手段都日益增多,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幻燈片及錄音機等等教學工具來教學,但是語言的講述仍然是老師最主要的工具。根據分析,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老師平均花費70%的時間在“說”,由此看來,語言的運用是老師在課堂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技能,而且在歷史教學中,語言的使用更是尤為重要。
歷史教學中,知識的傳授包括歷史的人物、事件及歷史現象等知識的教學,要完成這些歷史的教學任務,老師對語言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再者,由于歷史都是過去已經發生過的,老師無法令學生親自參與體驗,如果學生想要深刻的認識歷史原有的面貌,主要靠的就是老師的語言表達了。這時為了能使學生更加清楚了解所學的歷史知識,老師需要運用語言的藝術來展現歷史的原有狀態,使其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有效的掌握這些歷史知識。
(二)語言在歷史教學中制約了教學效果及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語言的運用水平反映了老師的教學素養,它對老師的教學效果具有很重的意義。語言運用的清晰度影響了老師教學的效果,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老師語言表述的流暢性及清晰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含糊不清的語言表達,使得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大的下降了[2]。
歷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學生能深刻地接受和認識歷史,并從中受到一定啟迪及教育。語言的清晰表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聽課的效果。如在描述歷史英雄人物時,老師的聲音可以表現的慷慨激昂一點,讓學生感受歷史中的那種激情澎湃;在講述比較悲壯的歷史事件的時候,聲音則要稍微壓抑,變得低沉一些,但也要激人奮進,不要使氣氛太過壓抑。這樣的語言表述,能使的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老師的教學目的也能有效地達成。
(三)語言的在歷史教學中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一般情況下,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形象思維,理性的語言表達則會影響到學生的抽象思維,而老師機智生動的語言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靈活及敏捷性[3]。
如在講述歷史事件的時候,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引起了學生的感情變化,這時老師可以趁熱打鐵,根據事件的思維方向向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可見語言的合理運用對學生的思維拓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四)語言在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老師的語言藝術本身就能成為學生審美的對象,加上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將自己感受到的客觀事物的美融進語言的運用中,就會使學生從老師的教學中獲得審美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古老的審美文化,有戰國編鐘、石窟壁畫、萬里長城等等,在講述這些文化遺產的時候,老師應該充分利用語言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能感受到這些文化遺產所傳承下來的美,在感受這些美的同時,也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總而言之,歷史教學中語言的運用是有著很大的教學作用的,合理有效的運用,能從各方面提高對教學質量及效率。
三、結語
歷史教學中的知識學習,有許多都是枯燥無味的,而且這些知識也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語言來改變這種現象,利用語言制造輕松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學習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這也就體現出了語言在歷史教學中重要作用,因此,有效的語言應用在課堂中對歷史教學的課堂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付紅平,翁連喜.論語言技巧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2).
[2]武海霞.淺談歷史教學中的語言魅力[J].文理導航(中旬),2013,(Z2).
[3]劉漢貴.巧用歷史教學語言,提升課堂教學藝術[J].教師,2014,(03).
(作者單位:寧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