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富勇
關于健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賦予“健康”深刻的含義:“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因此,我們的健康教育也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發展三個方面全面地去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為此,我園監測了幼兒健康教育,查找問題,探尋努力的方向及對策,對幼兒健康教育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健康教育成效分析
1.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形成。圍繞辦園理念定位,堅持做到扎實開展一日保教常規活動,以此促進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
2.提供幼兒足夠活動空間,保障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園不斷改善健康教育條件,擴展和軟化了戶外活動場地, 安裝了校園廣播,進行了時間調控分年齡段堅持每天的早操和戶外活動,積極創建了有利于幼兒健康教育發展的物質環境。
3.教師健康教育意識與時俱進,有效開展安全保健活動。各年齡班將安全保健納入健康教育活動內容,每周堅持安排兩次安全教育活動,幼兒的安全意識得到增強。
4.培養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形成了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情感態度。一是根據幼兒喜愛游戲的特點,通過各種新穎有趣的體育游戲,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二是我們將社區實驗挖掘的民間游戲融入課程供教師選擇,并自制多種數量充足的體育小器械,滿足幼兒活動需要。
二、當前我園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在基本動作發展和技巧方面呈現發展不均衡和不穩定性增長趨勢。造成該結果的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班額大,老師指導難度大,幼兒活動隨意性較大。
二是專業器械投入不夠。盡管有數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兒進行鉆爬投擲的體育器械嚴重不足,幼兒體育活動中幾乎沒有開展這些方面的活動,導致幼兒的鉆爬投擲技能差,動作發展較弱。
三是過于重視興趣而忽略體育基本技能的教學。目前,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似乎走進了一個怪圈:“就是興趣為重”,多以游戲形式開展,基本上看不到體育教學活動。
2.幼兒園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不全面性。在幼兒健康領域發展水平評價中,評價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體現出評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
三、努力方向及對策
(一)以一日活動為依托,加強精細化管理,促進我園健康教育基本性的發展
1.深化宣傳教育。幼兒園對教師、家長、幼兒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與教育,舉辦家長學校,邀請兒科專家做講座,利用宣傳窗、家園聯系欄、班級論壇等做好預防幼兒各種季節常見病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
2.強化日常管理。認真落實《重慶市幼兒一日活動行為細則》,注重學習與督促相結合,堅持行政領導每周進三次以上班級督察保教常規、每月一次保教常規大檢查、每期一次飯堂評比。
3.各年齡班有目的、有計劃、較為系統地安排或滲透健康教育的內容,豐富幼兒有關健康的常識、健康的情緒體驗。
4.提升保教人員素質。幼兒園積極開展各崗人員的學習研討活動。
(二)在現有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評價新機制
1.對環境的評價。(1)符合健康衛生要求的幼兒生活活動的物質環境。(2)提供、創設豐富的健康領域教學的機會、情景、環境。(3)提供豐富的器材、寬闊的場地。
2.對幼兒的評價。以現有評價標準為主,修改完善評價內容。
3.對教師的評價。以自評為主,園評以自評為依據,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及日常保育崗位檢查、幼兒健康狀況及家長反饋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評價。
(三)以戶外體育活動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資源,在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凸顯本園健康教育的特色
1.統籌安排健康教育活動,均衡體育活動形式,保證體育課的有效開展。根據各年齡班的課程容量,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內容,均衡體育活動形式,堅持按規定嚴格保障體育課的活動次數,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保證幼兒各種基本動作和技能的發展及健康快樂的情緒體驗。
2.挖掘本土資源,優化幼兒戶外活動環境,保障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創設能滿足幼兒全部需要的、進一步體現現代復合型的活動場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為整體環境中的一個要素,構建一個具有農村特色的復合型幼兒活動環境。如,將活動區域可劃分為:平衡區、鉆爬區、跳躍區、玩沙區……并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鼓勵教師從木頭類、竹子類、稻草類、民間類等,自制多種數量充足的體育小器械,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
(四)加強本園健康教育活動的統籌安排和內容的整合性,增強健康教育效果
1.統籌安排健康教育活動系列,注意相互之間的協調。對于內容豐富的同一主題的活動,可以有系統地在三個年齡段分別進行,但要注意分配好各年齡段的側重點及其分量,呈現既有鋪墊又有深化的螺旋式上升的態勢。
2.挖掘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增強健康教育效果。將枯燥的知識搬到生動的屏幕上,幼兒的興趣必定倍增。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