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士玲
摘 要: 繪本閱讀對幼兒知識的積累、思維的激活、情感的豐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都有作用,通過繪本閱讀,幼兒不僅喜愛閱讀、學會閱讀,而且從閱讀中感受到學習、創造和成長的快樂,在繪本閱讀中健康發展。
關鍵詞:繪本閱讀 促進 幼兒心理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24-02
一、什么是繪本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概念源自日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現在市面上的繪本圖書以低幼兒童閱讀為主,內容涉及文學、教育、科普等。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
二、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顏曉燕認為早期閱讀是一種集記憶、觀察、想象、思維等活動的綜合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接觸書面語言的行為活動,它可以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和其它領域的知識,并將教育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活動。在本文中將“早期閱讀”界定為3-7歲的兒童在成人幫助下或是獨自理解讀物中的圖畫、色彩以及少量文字所傳遞的信息的過程。早期閱讀重點在于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基本閱讀能力,為上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7 歲這一時期是兒童進入幼兒園的時期,所以也叫做幼兒期。這一時期,幼兒心理是在前一時期發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幼兒心理發展主要包括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智力的發展、幼兒認知的發展、幼兒個性的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等多個方面. 在幼兒期讀過的書,不易忘記,它影響著幼兒的心身發展,并對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善于理解幼兒閱讀心理, 使每一位不同年齡的兒童能夠充分享受讀書的歡樂,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熱愛讀書。對兒童而言,讀繪本就是輕松愉悅的文學生活的開始;是對藝術的感知啟蒙;是對世界與生活的認識與體會。因此,在歐美、日本、港澳臺等國家及地區,繪本閱讀早已成為少兒閱讀推廣的主要手段。我國相比其他國家,繪本閱讀推廣工作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末,繪本才正式進入中國。公共圖書館作為培養少兒閱讀興趣、提升綜合素養的教育陣地,有責任、有義務開展、探索繪本閱讀推廣,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情感。在閱讀推廣的實踐中,本人認為繪本閱讀有助于激發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三、繪本閱讀有助于幼兒智力發展
1.繪本閱讀符合幼兒的思維發展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直觀思維,而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少而精煉,畫面色彩豐富,以畫表達故事情節,繪本閱讀可以借助豐富的圖畫,“讀”出其中的意思,使閱讀變得更為簡單,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心理特點。好的繪本,每張圖像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表達繪本的整體寓意,通過直觀化的繪本閱讀,孩子吸收、激蕩、轉化著各種觀點,無形中便培養出精湛的閱讀能力,促使孩子積極地從圖畫閱讀向純文字閱讀過渡。如《鴨子騎車記》是一本在藝術、思想、認知上都具有獨特價值的繪本,構圖飽滿、色彩豐富、描寫生動、視角多變,可以引導孩子貫徹它們的表情、神態、動作,結合背景和文字揣摩它們的心里,圖中出現有趣的小動物,如小鳥、蝴蝶、蜜蜂等等,對孩子來說發現這些動物也是閱讀中重要樂趣之一。故事講完后,可以組織孩子進行繪本續寫和編繪等。
2.繪本閱讀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對其一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繪本閱讀幼兒通過圖畫進入了故事和知識的世界,幽默風趣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將幼兒輕松帶入閱讀的快樂之旅。如《我喜歡書》一只猩猩表情憨厚,體型圓胖,穿著背帶褲,就像可愛的孩子,畫里它坐在恐龍身上,小朋友馬上就理解它在看恐龍書,圖畫詼諧有趣的畫面,更讓小朋友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小丑如果踩到香蕉皮,就會跌倒,看恐怖書時,連影子都覺得是鬼,恐龍背上的骨質板也是書,畫面到處顯示書所帶來的種種樂趣,讓讀書變得有趣極了。
3.繪本閱讀能激活幼兒的想象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觀事物的影響下,在言語的調節下,人的頭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新的表象的心理過程。幼兒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歡想象。幻想和創造是兒童思維認識過程的必然手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在其設定的虛幻世界里尋求快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認為:“……對于讀圖畫書而言,讀書就是讀故事,通過圖畫讀懂故事。那么對孩子來說,就是把故事這個眼睛看不見的世界變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見的畫(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稱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豐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圖畫書與想象力有很大的關系。”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繪本里還會預留給孩子許多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如《小豬變形記》,孩子的想象不僅可以基于繪本原有的畫面內容,更可以向外延伸小豬遇到了誰他怎樣讓自己變成別人的樣子,結果會如何。所以在繪本教學中要做深層次地挖掘和準確地引導,讓孩子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并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觀察、想象、表達的能力。
四、繪本閱讀有助于促進品格塑造
1.提高孩子的美學修養
優秀的繪本都是出自世界各地繪畫大師之手,也稱畫中精華,孩子從小接受名家名畫的熏陶,自然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情趣和美學修養。好的繪本無論線條的運用,顏色的搭配,空間的布局,多種媒材的使用,繪畫的技巧以及風格的統一水平都是很高的。他們運用各種手法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也感染到美學。繪本閱讀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展。如瑞士馬克斯.菲斯特創作的《彩虹魚》,通過一條有閃亮七彩鱗片彩虹魚的經歷,告訴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諦:痛苦與朋友分擔,痛苦會減半;快樂與朋友分享,快樂會加倍。該繪本插圖采用水墨畫技法,融入了中國畫的傳統元素,鮮活亮麗且富有現代感,畫中水的場景,仿佛每個水草都在蕩漾、漂浮,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2.促進幼兒人格健康發展
著名教育家羅素認為,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基本完成,6歲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對人的一生來說,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繼續教育或其它方式來彌補,唯有人格的養成是從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難糾正。因此學前是兒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期。閱讀關于優秀品德方面的繪本,兒童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激發并促使他們向書中的優秀人物學習,在生活中會不自覺以其為榜樣并努力向其靠攏。例如《小兔波力品格養成系列》,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莽撞淘氣又溫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則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克服恐懼、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等。只要在閱讀時正確指導,就可以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會的橋梁。
3.培養多元智能
繪本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繪本是圖畫的藝術,也是文字的藝術;是視覺的藝術,也是聽覺的藝術;講究趣味性,也具有教育性;還具有思想的傳遞性。每一本優秀的繪本都是一件藝術品,對于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很有幫助。如繪本《螞蟻和西瓜》中的一塊西瓜在螞蟻看來,多么的龐大,多么的誘人!為了把好吃的西瓜帶回家,螞蟻們集體出動……先把家里裝滿,再痛快地飽餐一頓,最后還在西瓜上玩滑梯。螞蟻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也是在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孩子們的象征,螞蟻和孩子之間總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一群小螞蟻、一塊大西瓜,對比強烈,故事簡單而有趣,這也是作者精心的構思所在。孩子們一定會沉浸在這種簡單的快樂中,同時,也會被螞蟻們的勤勞、樂天,聰明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總之,繪本閱讀對幼兒知識的積累、思維的激活、情感的豐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都有作用,它能讓幼兒通過繪本閱讀,不僅喜愛閱讀、學會閱讀,而且從閱讀中感受到學習、創造和成長的快樂,在繪本閱讀中健康發展。作為承載著閱讀推廣的我們,面對著大師們的嘔心瀝血之作,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的兒童觀,用豐富的教育藝術、教育智慧以及熟練的互動策略和技能技巧,把這些優秀兒童讀物用最廣的維度,最深的理解進行領域間的有機結合和滲透。從而盡可能最大限度地解讀繪本的價值,方能夠不負這些優秀繪本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維石. 影響兒童閱讀能力的主要環境因素[J]. 圖書館, 2007(5):99-101.
[2]懷特海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課題編委會.閱讀是最好的教育[M].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2.
[3]《兒童發展與教育》〔美〕D埃爾金德著, 劉光年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版1988年4月,第1 版.
[4]朱瑾.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的心理過程及教育策略.幼兒教育,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