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秀明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現代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啟示作用,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陶先生的“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徹底奉獻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影響著無數的后來者。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班主任工作;教育
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受益匪淺,先生“教人求真”的執著追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理念,都是我工作中的指路明燈,照亮我前進的行程。下面我將談談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來指導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班主任既要教書,更要育人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更具有現實意義。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書育人的集中體現,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我無法回避考試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甚至感覺不少學校已經忽視對學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這種重智輕德的教育,是“短視”之舉。經常出現一些成績優秀、道德敗壞的學生,便是這種教育的惡果。用陶先生的話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先生的這些名言告誡我們,班主任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從某種意義上說,育人更重要。
二、用關愛與真誠開啟學生心靈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陶先生自己一生便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哲語,無論在曉莊師院,還是在其家中,始終能愛字當先。班主任要做好工作,首先要愛學生。
1.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育,成功的班主任可以稱得上是心理專家了,不但要學會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還要學會與家長的溝通,用充滿愛與尊重的溝通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
2.理解與寬容綻放愛的魅力
班主任工作中,嚴是愛,寬也是愛。陶行知先生曾碰到一位學生拿磚頭砸別的同學,用四塊糖果來教育該學生。這一教育故事告訴我們,學生需要嚴教,更需要班主任的寬容。對待學生所犯的非原則性的錯誤,班主任不妨以寬容的心態處之。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未成年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心理特點較為復雜,出現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學生總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班主任要盡量以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包容和理解,并通過觀察、調查、談心、討論等方法來感受和體驗他們的情緒,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而絕不該企圖運用粗暴的批評和懲罰來達到教育目的,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效果有時也是意想不到的。
三、班主任要善于放大學生的優點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變過程,心理可塑性與脆弱性兼而有之。因此,教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保護,以表揚、激勵為主。給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能由衷感到老師的信任。正是因為學生得到了教師的重視、同學的肯定,他就會感到自己的存在對集體、對同學是有價值的,就會感到受教育的快樂。這種快樂同樣也成為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要重視學生行為規范的培養
陶行知作為一名大教育家,極其重視實踐,他倡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強調知行合一、知行并進,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
1.重視學生行為規范的培養
在工作中,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情感出發,要加強對學生良好行為的引導和訓練。如,我將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的始業教育周;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在頭腦中深深地打下常規、禮儀之烙印。
2.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在實踐中強化
在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時,教師要牢固樹立“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感。通過不斷地引導,不斷地反復強化,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3.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
在班主任工作中,按照班級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公平的行為規范評定制度,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班級公約”“班級量化考核”“操行評比”等方法來實施。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學有榜樣。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我希望能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用自己的愛、智慧、創造去撥響學生心中的琴弦,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方明.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