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力
摘 要: 通過對我國普通高校高等教育研究、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闡述,指出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發展中存在的不足。通過主客觀分析,闡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解決對策和方案。
關鍵詞: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44-02
一、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經濟、政治等方面體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開始我國就已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但面臨各種高等教育新思潮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每個時代的大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都帶有時代的鮮明痕跡。如今大學生已基本是90后,他們總體上個性張揚、樂于表現,目標明確、意識客觀,但有些思想意識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高度重視。比如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2015年大學畢業生有749萬人,大學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據調查本年大學生期望月薪降至2500元!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過慣了衣食無憂的日子,不能面對剛就業時企業所提供的較低工資,這也為90后大學生的就業徒加許多煩惱,就業困難呈現出了供需失調、專業不對口、薪酬不滿意等特點。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大學生主體意識,明確目標,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多種能力,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所以高等教育管理體質改革的深化和畢業生就業方式的改變,使得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而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跟個體和所處的群體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1.個體因素
據調查研究,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根據性別和年齡區分會有所不同,Tukey 檢驗發現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總均分、評估調整層面、生涯決定層面上,大一得分顯著高于大二、大三學生;在生涯行動層面上 ,大一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年級。所以大學生在擇業時候要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以及能力、興趣、特長,給自己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從而確定大致的方向來規劃自己的人生。
2.群體因素
職業生涯就是指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與工作相關的一系列活動、行為、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有機整體。大學生離不開群體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因素。
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家庭的分為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社會地位不同對小孩的個人成長,從而對未來的需求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對職業生涯規劃路徑占據一定的影響力。而在學校層面,在高校就讀的專業、擔任學生干部、有生涯指導經歷等等都會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同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總均分及各層面均分做獨立樣本檢驗結果顯示,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調整層面上 ,文科生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未曾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生涯行動層面上 ,農村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城鎮大學生。
工作當中,有時候人往往是這樣,一開始對這件事情可能覺得興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 一段時間以后,自己用心做事、認真琢磨,當努力干好以后,覺得領導對他是比較滿意,同事關系也相互融洽,這樣的話就由沒興趣就變成有興趣。在職業規劃經常以當前的這個興趣點來決定人的一生的發展目標,這種就忽略了人的動態的變化,就把人的這種適應萬物的能力,這個重要因素給忽略了。
二、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幾點主要問題
1.理念沒有普及
目前, 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但真正普及的面還不夠廣。從十幾所普通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所了解到,多數沒有開展給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 尤其是內地的一些高等專科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有學校接觸但也沒真正開展起來。其次,現有的一些調査資料表明, 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普及工作還遠遠滯后。 例如,浙江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學校有否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課程或講座”時, 13.68% 的同學回答有,49.47%的同學回答無專門的課程但偶爾有講座,還有36.84%的同學回答什么都沒有;此外還有調査發現,很多大學生認為在大學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時過早,誤以為應該是走入社會后自然形成的一件事。這些結果都說明一部分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重要性沒有向當代大學生進行有效普及。
2.大學生的職業意識欠缺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年,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發展更趨復雜化,文化的多元化強烈地沖擊著人們舊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主要表現在職業意識方面。大學生職業意識是大學生在職業定向與選擇過程中對自己現狀的認識和對未來職業的期待和愿望。職業意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擇業態度和擇業方式。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思考問題多以自我為中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出于迷茫狀態,多數介于走一步算一步的狀態,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不是很關心。
3.缺少專業的指導人員
目前,許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還沒有配備專業的職業規劃師,一般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思政輔導員來指導,而這些指導者對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是很全面。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選擇由家長作主、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沒有考慮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等等, 因此上大學后相當的大學生會存在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專業指導人員的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三、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解決方案
1.根據問題綜述,對于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高校政策引導,就業指導中心的宣傳教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職業生涯活動中;也可以高校間、學院間進行溝通交流,互相汲取經驗方法,更好的促進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
2.提升自我職業意識
任何已具備勞動能力的人,都要進入社會職業領域選擇特定的職業。在職業選擇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要考慮個人需求、興趣、能力等因素,還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不同,個性特征和思想水平,特別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對職業的選擇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大學四年內,每學期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要有所考慮,通過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參與生涯規劃策劃大賽、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等方式來不斷完善提高自我職業意識。
3.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試平臺
如今計算機網絡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Internet在全球的爆炸性增長,隨之網絡上類似職業生涯規劃的網站也像雨后春筍一樣,在不斷地發芽、興起。比如職業生涯規劃網、一葦網等等,提供職業規劃書、網上人才測試和職業生涯設計指導等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但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網站卻很少,有的就是引導大學生如何定位自己未來職業,沒有為大學生職業生涯具體進行規劃,沒有很深入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具體的細分和指導學習,也沒有結合大學生的背景進行性格評估和職業定位。缺少對大學生素質、技能等全方面的培養和規劃。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網站迫在眉睫。
4.建立高素質的專業指導隊伍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創新人才培養的現在教師團隊,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前提條件和物質保障。通過師資隊伍培訓、相互交流課題研究、生涯規劃理論研究等方式提升職業指導師的理論水平;通過參與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參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實踐中來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隆意.心理健康研究。2005.10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班蘭美.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3
[3]大學生生涯規劃現狀研究. 金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