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權
摘 要: 《企業財務會計》是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必開課程。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以講授為主的常規教學法,難以引起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案例教學法適合中職學生教學需要。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財務會計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80-01
《企業財務會計》是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必開課程,其理論性和應用性強,若以講授為主的常規教學法,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案例教學法能滿足中職學生教學需要。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討論,就問題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過程。案例教學法的作用表現為: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數據比較多,學生學習起來覺得枯燥,學習興趣不濃厚。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感到有壓力。案例有情節、有內容、有事實、有邏輯推理和論證、有討論、有辯論,其貼近現實生活,很容易激發中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參與欲和表現欲,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和饒有興趣。
2.有利于把握和深化理論學習
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如果僅就理論講理論,容易陷入抽象和乏味,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從個別到一般,透過現象探索會計的基本理論,既生動形象,又好懂易記,利于把握和深化會計理論。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典型案例的思考、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進一步指導實踐活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
1.做好教學案例的設計與組織
教師在組織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圍繞教學的內容和目的,選擇適當的形式,通過教學案例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其達到應有的效果。對于可以聯系到現實情況的理論要點,輔以眾所周知的例子加以說明。例如,講授“材料采購”一節時,可以針對運輸方式、銀行結算辦法、商品交接地點和方式舉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案例教學實施程序
2.1精心設計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的關鍵是為學生選擇高質量的典型案例,使學生通過一個案例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同時,案例還應體現真實性、客觀性和代表性。教師在設計案例時首先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好理論準備,比如規定書目、資料讓學生自學,或者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系統講授,或者在案例分析前進行簡單提示等。學生通過自學完成教師指定章節內容和相關案例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難點和問題,但案例的生動性和現實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有目的地聽教師作理論講解。
2.2獨立分析和思考案例
通過學生自學和教師講解,學生對案例情況和會計理論有了一些基本認識。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需要進一步地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對案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全面分析,從中發現可供探究的問題,然后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找出關聯,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確定案例分析的角度。教師要讓學生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抓住問題的主次、輕重關系,找出產生這些關鍵性問題的原因及其相關的信息資料,然后幫助學生確定思考分析的方法。
2.3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對于案例教學來說,課堂討論是中心環節,也是整個案例教學的高潮。學生為主體,將自己前期精心準備、思考的所得呈現出來,相互交流 、探討,互補不足,并對有異議的觀點展開辯論。課堂討論可以采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式、學生扮演角色、指定學生重點發言等形式,確定某一問題的正確性或錯誤性,對合理、正確的答案從不同的角度加以驗證。教師在討論中因勢利導,盡可能讓每個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獲得最大收益。
2.4案例分析的成績評定
案例分析可以從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三方面考慮成績評定。成績評定后,教師還應給學生加簡短的評語,評定時注意克服主觀隨意性和本身對案例分析的局限性。有些案例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準確的評分尺度,而學生常常會創造出很多很好的答案和結論。因此,評定成績要力求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案例教學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案例選擇要有“度”
結合當地企業,挖掘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實例編寫教學案例,以增強學生的親切感和實踐感。案例不管是選擇經典還是自己編寫,都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案例選擇要有“度”。學生能通過學習、分析去發現案例所揭示的矛盾和會計理論之間的關聯,學會從會計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
2.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內容上應該是一一對應的。例如在講授“銷售產品”這一理論,可以選擇這樣一個案例:銷售產品若為大批量時,可以給予顧客商業折扣;產品采用賒銷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政策。要求學生討論:商業折扣的計算辦法;如果你是會計主管,你會為企業選擇賒銷還是現銷?經過這樣的案例分析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容易掌握什么是商業折扣,什么是現金折扣,懂得二者之間的區別,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在通曉這些理論的基礎上開拓思維,實現創新。
3.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
課堂討論是教師組織全體學生,調動他們積極投入教學活動的一個過程。教師通常采用提問、討論、練習等手段。提問要有技巧,討論時要引導學生展開自由爭論。比如講解報銷差旅費業務,采用把學生分成會計和業外人士兩方面,模擬現實場景進行爭論,從中找出雙方分歧所在,剖析是非,以達到順利解決問題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徐英俊,教學設計,青年科學出版社
[2]陳媛,案例教學法在公共關系教學中的運用,東陸職教論壇2006,云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