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景慧
摘 要: 黑龍江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有十個世居民族,但少數民族師資相對匱乏,通過調查研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少數民族師資水平。
關鍵詞:少數民族 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208-02
一、調查分析黑龍江少數民族中小學師資現狀及對策
1.高中情況
黑龍江朝鮮族高中16所,教學班 48個,學生 1804人,這些學校是:哈爾濱朝鮮族第一中學;尚志朝中;阿城朝中;延壽朝中;牡丹江朝中;海林朝中;寧安朝中;穆棱朝中;東寧朝中;雞西朝中;雞東縣朝中;勃利朝中;佳木斯朝中;蘿北朝中;五常朝中;密山朝中;齊齊哈爾朝中。初高中朝語教師共62人。未來五年將要引進朝語教師初高中合計為30人。
2.初中情況
黑龍江共有朝鮮族初中25所:哈爾濱朝鮮族第一中學;哈爾濱朝鮮族第二中學校;尚志朝中;阿城朝中;延壽朝中;海林朝中;寧安朝中;穆棱朝中;東寧朝中;雞西朝中;雞東縣朝中;勃利朝中;佳木斯朝中;蘿北朝中;五常朝中;密山朝中;齊齊哈爾朝中;依蘭朝中;通河朝中;林口朝中;湯原朝中;樺川朝中;雞東縣雞林鄉朝中;鐵力朝中;哈爾濱萬邦中學(私立)。其中在校生為 1580 人,初高中朝語教師為 62人。未來五年將要引進朝語教師初高中合計為30人。
3.小學情況
黑龍江共有朝鮮族小學25所:哈爾濱動力朝小;哈爾濱道里朝小;尚志朝小;阿城朝小;延壽朝小;海林朝小;寧安朝小;穆棱朝小;東寧朝小;雞西朝小;雞東縣朝小;勃利朝小;佳木斯朝小;蘿北朝小;五常朝小;密山朝小;齊齊哈爾朝小;依蘭朝小;通河朝小;林口朝小;湯原朝小;樺川朝小;雞東縣雞林鄉朝小;鐵力朝小;寧安市東京城朝小。在校生為1087人,朝語教師為 43人。未來五年將要引進朝語教師初合計為約25人。
黑龍江省蒙古族中小學辦學也面臨困境,因為蒙語師資的嚴重缺乏,蒙古族中小學不足5所,導致了黑龍江少數民族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復雜性和艱難性。以至于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相對落后于全國教育的局面。
4.師資隊伍現狀問題
少數民族教師隊伍建設,是發展民族教育的需求。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負擔重,生師比低。在教師編制方面,少數民族學校生源不足,辦學規模小,如果以在校生數核定少數民族教師編制,就難以滿足少數民族教育的實際需要。少數民族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隊伍結構行短缺問題比較突出。
黑龍江少數民族學校師資嚴重缺乏,目前黑龍江省只有一所培養少數民族師資的大專院校(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但由于專科學校畢業生無法到各中小學校任教,不能被招聘到少數民族中小學任教,造成少數民族教師素質不高,人員老化,后備力量嚴重不足。位于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教師培訓沒有保障制度,培訓經費嚴重不足,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辦好一所學校,關鍵在于擁有一支高素質、穩定的教師隊伍。這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基本保證。辦好民族中小學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師德建設工作,努力穩定整個教師隊伍。
5.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對策
認真抓好教師的業務學習、培訓及工作,努力促進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要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工作。為培養新世紀所需人才,任課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專業理論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寬教師學習的渠道,為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創造條件。強化教師培養過程,規范教師發展行為,激勵教師自主發展,實行發展目標評價,從而造就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時期需求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教師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豐富文化底蘊,提高育人能力,增強崗位責任。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養,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發展,人文心理素養閱讀必不可少,這對于少數民族語文教師尤為重要。
教學反思也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許也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
要著力培養少數民族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主要結合實際,重點圍繞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等內容,采取專題講座、教學觀摩、課堂教學實踐或講評等形式,以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履行教師崗位職責。通過崗前培訓,使青年教師初步了解教師基本素養、教學基本常規、技能和手段,從心理上、工作上、行為規范上初步適應教師職業要求,并為其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制定合適的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方案
1.強化雙語教育教材和科研體系建設
首先,將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納入到教育研究總體規劃體系中,并建立專項科研課題,給予重點支持。同時,還要做好雙語教育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工作,堅持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深入探索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規律,積極開展少數民族雙語實踐研究工作,探索建立適合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并通過建設合適的招生制度,從學前教育開始到中學教育階段實施雙語教學,制定并開發出合適的教學資源,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監督和審查管理工作,未經審查通過的教材不能進入少數民族雙語教學體系中。
2.做好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模式研究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要和課程設置方案等指導性文件精神高度結合在一起,調動起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進入各個階段雙語班級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積極推行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漢語水平考試,建立健全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漢語水平考試體系,設置雙語教學專業研究人員和兼職研究人員,要深入各個學校切實加強對雙語教學課程模式的研究和分析。
3.積極推廣少數民族雙語教學進程
在少數民族地區積極推廣雙語教學是保證教育質量的基本措施,要高度重視加強鄉鎮雙學前教育機構和小學建設,研究規范和不斷改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在學前和小學階段打好入學語言基礎,確保學生進入更高階段學習后能夠順利學習。
4.及時轉變教育觀念
首先,要及時實現高等院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強化教學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校園雙語學習環境,做好雙語教學整體設計工作,保證學生民族語言得到更好的學習。此外,還要不斷強化對任課教師的調查、評估和溝通。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在工作和業績考核方面基給予政策傾斜,從而切實調動起雙語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保證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具備較強的雙語教學能力,更好的適應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需求。在高校全校范圍內形成重視和關心雙語教學的師資建設意識;其次,實現教師觀念意識的轉變。
5.完善機制建設
加強對雙語教育工作的領導能力。將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和雙語教學發展作為主要職責,統籌和規劃以及解決好雙語教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好中央和地方支持雙語教育發展的各種政策和規定,積極推進雙語教育目標和工作任務的完成,并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和教育監督檢查工作,定期對地區的雙語教育進行檢查。
總之,進一步推進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和教學工作,堅持將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納入到地區黨政部門的重要工作日程,并結合實際情況,設立專項資金,建立和健全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入學保障機制,促進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