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華
摘 要: 現場教學法是教員和學員同時深入現場,通過對現場事實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總結出可供借鑒的經驗,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新觀點,從而提高學員運用理論認識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現場教學法 利 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216-01
一、黨校現場教學法的利的一面
1.現場教學法具有針對性
黨校學員多是黨員干部,具有年齡跨度大,崗位及所學專業不同,學習風格、作息時間因人而異等特點,這些特點必然決定了傳統講授式教學很難滿足學員的學習內容和專業發展需要。而現場教學法是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現場,通過現場展示所要研究和分析的問題,學員可以根據崗位類型不同、專業結構不同、年齡閱歷不同以及認知風格、學習生活不同等因素,從不同的視角選擇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2.現場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
當前的黨校教學基本上是以專題講授為主,這種教學形式決定了黨校教師必須針對這一專題做較為深入、全面的教學研究。然而即使這樣也很難十分準確的、全面而深入地回答和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而現場教學法能充分發揮現場的優勢,在現場由對事件親身經歷過的領導和當事人對問題進行講解和說明,同時與現場單位人員進行交流,從而使學員對所涉及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有切身體會的經歷,對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帶領學員及現場單位人員進行共同探討,最后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必定使學員現場體驗到在教室中無法體驗到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樂趣。
3.現場教學法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每一次培訓,都有培訓的教學目標,以2015年織金縣委黨校科級干部培訓班為例,這個培訓班的教學目標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和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中央貴州工作座談會精神,努力提高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提高黨性修養,提高工作能力。從上述的目標中可以看出,學員要實現這一目標,不是在黨校學習一門兩門課程就可以達到的,而必須跨專業、跨部門的綜合深入研究和學習。這些目標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或者個人自學是無法實現的。而現場教學法能將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現實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最后總結歸納,形成較為全面、準確的解決辦法。黨校教學更重要的是能力培養,通過現場教學,學員親自參加到現場教學所涉及問題的思考、整理、歸納、提高等過程,最后總結。這本身就是一個能力提高的過程,比教師直接講授更有意義。
二、黨校現場教學法的弊的一面
現場教學形式矯捷多樣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需擁有足夠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同時對教學現場的選擇、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和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種新教學方法,這種模式在實踐中還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從當前的實踐來看,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師的把握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造成現場教學的成效大打折扣
現場教學具有即時性,這必然要求教師針對教學現場中的事物所提煉出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要有較為深切周全的研究,做好充實的籌備工作,可是許多教師缺乏經驗,對現場教學方法較為陌生,不太清晰根本環節和教學要點,因而把握和掌控能力不夠,導致教學成效削弱。同時,現場教學也要求授課教師要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勇于奉獻的精神,如果缺乏這種敬業精神也必然會影響現實的教學效果。
2.現場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走過場”以及不能深挖內在的現象也亟需破解
現場教學需要有嚴格的保障,可是當前的實踐中存在著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的情形,從而背離了這種教學方法的目標。所以存在“走過場”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講主要是因為對現場教學的理念、方針和要求熟悉還不夠周全和深刻,另外由于授課教師的課前籌備不夠充實,沒有圍繞現場情境進行深切的剖解,進而沒有形成系統的授課思路,導致現場教學釀成一般性參觀甚至是變相旅游,呈現了“轉了、看了、聽了、玩了、完了”的現象。此外,之所以呈現“走過場”也與沒有根據現場事件深挖內在原因有關,因為缺乏實踐經驗,許多授課教師要么找不到現場教學的切入點,要么呈現了話題“跑偏”,造成現場教學的過程中呈現“冷場”,更多的則是放置與現場教學無關的內容,這影響了干部培訓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3.現場教學的保障和協調工作不到位
因為現場教學的組成要素良多,因而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與配合才能保障其有序展開,取得實效。當前來看,除了教師對現場教學模式的組織、協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之外,現場教學單位的配合不到位也是一個主要的制約因素,現場教學模式的選點一般都選擇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現場,對于被選中的現場單元而言,他們最初是會全力籌備的,力爭將其作為對外宣傳的窗口和樣本,可是跟著現場教學次數的不斷增加,會呈現出應付式的對待,而這種疲態直接影響到學員的學習情緒,現場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現場教學前應該提前將一些相關的資料發放給學員并提前組織一些講解,并指導學員進行籌備和思考,可是在實踐中教學部門往往忽略這一點,或者這個環節沒有做實,致使學員在現場教學過程中因沒有事前的籌備而無法進行有用的互動交流,從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