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惠
摘 要 開展人文醫學學科水平評估,對于規范組織管理、加強學科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參照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方案指標體系、《醫學學科評估指標體系》、中國校友會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人文醫學學科水平指標體系框架,包括辦學條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教學狀態4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12個三級指標。并根據指標體系對粵、黔兩省醫學院人文醫學學科校進行了評估,發現其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建議從引進人才、完善建制、強化建設、整合資源等方面予以提高。
關鍵詞 人文醫學學科 指標體系 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19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humanistic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With reference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medical disciplin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the Chinese Alumni "Chinese University Ranking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humanities subject level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cluding the st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4 first class indexes, seven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12 tertiary index condi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talent cultivation, the. And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of Guangdong, Guizhou Province Medical College Medical Humanities school was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perfec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be improved.
Keywords Humanities and Medical Sciences;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關鍵,辦學質量是高校學校的生命線和靈魂。①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以及校院兩級管理模式的實施,高校二級教學部門的教學評估則成為對其進行宏觀管理、辦學效益、衡量人才培養以及檢查辦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手段和舉措。②人文醫學學科是醫學院校開展大學生人文醫學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醫學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前沿陣地。開展人文醫學學科現狀評估,對于規范組織管理、加強學科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培育治病救人、醫德高超的醫務工作者也同樣意義重大。
粵、黔兩省共有醫學院校8所,包括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貴州醫科大學、遵義醫學院、貴陽中醫學院和遵義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它們分別是粵、黔兩省開展醫學科學研究、進行醫學科技創新、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其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如何,同樣關乎醫學院校整體發展目標的實現程度。當前,我國高校對人文醫學學科及其部門采用的是“條條式”管理模式,③粵、黔兩省高校也不例外,即學校一級職能管理部門從自身的管理職能和領域出發,考核人文醫學學科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而缺乏對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的整體把握。比如,教務處負責對人文醫學學科進行教學評估、學校科研處負責考核人文醫學學科的科研工作量等。此類管理方式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大學整體辦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構建粵、黔兩省高校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辦學水平評估,對于獲得人文醫學學科準確全面的數據,進而為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宏觀指導具有重要作用。
1 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指標體系構建遵循的基本原則
(1)目標導向。根據“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切實為人文醫學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指明方向和目標。然而,人文醫學學科辦學目標的實現,依賴于校院兩級領導決策、措施、結果是否正確、能否落實以及是否可控。因此,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應以高等學校的辦學目標為正確的目標導向,落實高校內涵建設的核心環節,把高校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學科建設以及專業發展等置于重要位置。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院系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通過人文醫學學科評估指標的構建,強化管理,查找優勢和不足,如注重過程建設和內涵發展,使人文醫學學科緊緊圍繞高校中心目標工作有序展開。
(2)突出重點。構建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盡可能涵蓋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內容,力圖避免遺漏和出現盲區,使辦學水平評估工作盡量做到全面、科學、公正、客觀。在制度設計上,堅持“醫德高尚、治病救人”的目標,推進高校人文醫學學科科學和諧發展。同時,高校人文醫學學科還應注重內涵建設,強化質量管理,促進辦學質量、人才結構、創新績效協調發展,促進高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以及服務社會功能的全面發揮,進而實現學校、社會、個體三者間的共贏。總之,構建人文醫學學科的辦學指標,必須做到突出人才培養,注重質量建設,兼顧內涵發展。唯此,才能科學、準確、客觀、全面地反映真實的情況,進而才有利于查漏補缺,對照檢查,促進發展。
(3)便于操作。評估指標體系的簡易方便性是各類評估共同追求的目標。評估指標體系的結構不宜龐雜、觀測點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過于追求大而全,重點不突出。然而,指標體系簡易方便并不意味著指標體系越少越好,指標過少不足以反映真實情況,也無法達到評估目標。因此,在符合評估指標體系信度、效度的基本前提下,盡量減少指標,簡便可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④從某種程度上講,指標體系便捷可行的實質問題就是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益或最佳效果。以最少的指標滿足評估工作的實際需要,才有利于發揮評估的診斷功能,切實提高工作實效。實現簡易性就要求根據目標,找出關鍵因素、突出本質特征,同時還應注重異質或區分度較大的因素,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科學性。⑤
(4)指標計量盡量與現行相關評估體系的計量方法相統一。旨在進一步加強高校人文醫學學科的宏觀指導,規范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和學科建設,同時這也是高校人文醫學學科課程建設評估的一套有效指標體系。除此之外,各學校職能部門都有一套相對成熟和完整的管理或評估體系,人文醫學學科評估是建立在現有工作基礎之上,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梳理,而不是另立爐灶、單搞一套,增加人文醫學學科填報數據的工作負擔。如兩者發生沖突,由評估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協商統一。
2 人文醫學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的制定
參照“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方案指標體系”、《醫學學科評估指標體系》、中國校友會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等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個別高校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最終構建了人文醫學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即包括4個一級指標:“辦學條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教學狀態”;在其下面設置了7個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之下又設置了12個三級指標;在三級指標中又分別設置了數量不等的主要觀測點。所構建的指標體系較好地覆蓋人文醫學學科狀況,能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人文醫學學科水平。根據一級指標在人文醫學學科所占的比重,采用德爾菲法即反復分發專家咨詢表的形式,將專家的意見集中,返回給專家、再集中,最后將專家咨詢的最后意見進行歸一化處理,最終得到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形成集權,見表1。
3 數據采集與評估結果
在數據采集過程中,考慮到輿論導向問題,對各高校評估排名情況全部予以匿名。同時所收集的人文醫學學科數據難以收集或所收集的數據不完整,遂予以剔除進行評估。因此,本次研究僅對粵、黔兩省共五所高校(粵省3所、黔省2所)的人文醫學學科相關數據根據已確定的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采集。在時間節點上,我們所采集的數據的截至時間為2016年6月1日,這對各高校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進行比較排名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在對粵、黔五所高校的人文醫學學科評估當中,采用了單項評估排名和綜合評估排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文醫學學科的綜合考評,就是在各一級、二級指標考評的基礎上,按照權重系數,累計計算二級指標、一級指標考評的成績,最終算出總體辦學水平。如此,既能顯示各高校人文醫學學科辦學現狀水平的共同之處,又可較好地總結其各自的特色和個性特征。本研究中所有數據的處理方法都是根據王戰軍教授編著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技術與實踐》而進行的,各指標得分采用的基本方法為加權求和法中的60~100分區域線性規劃法進行賦值,而總評得分則采用百分線性規劃法進行賦值。具體評估結果見表2和圖1。
4 結果分析與建議
從研究結果看,粵、黔兩省醫學院校人文醫學學科在辦學條件、人才培養和教學狀態等方面水平都比較低,主要表現為專職教師太少、師生比較低,部分醫學高校人文醫學課程都有由兼職教師完成;除兩所高校設有省級人文醫學研究中心外,其他學校甚至來校級人文醫學研究中心都未設置,國家級教學名師奇缺,未見該領域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僅有兩所高校(粵、黔各1所)具有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在科學研究方面,無論是在CSSCI源發表的學術論文,還是獲得的教育部以上科研項目都還比較少。這些都與高校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關。
為促進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穩步提高,建議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實施人才資源強校戰略,切實遵循“旨在提高、有序引進、立足培養、最優使用”的理念加強人文醫學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足基本的教學力量。二是要深入推進直屬于學校領導的獨立二級教學科研機構建設。規范二級機構職能定位,統一管理全校人文醫學學科教學,統一負責人文醫學學科建設,統一管理人文醫學學科教師隊伍。三是要建全獨立的人文醫學學科二級機構,穩定經費投入渠道,不斷健全責任分工明確、基本要求具體、政策制度完善,形成具有較好工作合力的人文醫學學科建設條件保障體系。確保人文醫學部門在學校發展規劃、經費投入、公共資源使用中得到保障,在人才培養、評優表彰、科研立項等方面得到支持。四是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專業品牌,一方面應積極構建人文醫學教學網絡信息平臺,大力加強校級和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為推進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人文醫學專任教師培養,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著力培養和培育一批人文醫學學科方面的專家。
5 結論和不足之處
所考察的五所醫學院校的人文醫學學科辦學狀況總體水平還比較低。除粵省D高校和黔省C高校相對較好外,其他高校人文醫學學科辦學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教學狀態方面(教學效果和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增強。然而,由于自身學識水平有限,指標體系設置的還不是十分合理,如未考慮衛生部授予的獎勵和榮譽,這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些偏頗。此外,所采集的數據均來自網上或對學校學生的咨詢,這可能導致收集的數據存在一些偏頗,進而影響研究結果。
注釋
① 唐未兵.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5):36-40.
② 呂世彥,郭德紅.大學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7):60-63.
③ 鄒建新,彭富昌.地方高校工科院系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2(1):79-82.
④ 張芊.大學二級學院教學評估的理論與實踐[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⑤ 王戰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技術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