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舉梅

摘 要 高中歷史會考是對高中學生基本歷史知識、學科能力、素養等進行的較為全面而重要的考核。文章結合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經驗,從明確和落實學習目標、提高學習主動性、構建專題知識框架等幾個方面著手,指出教師和學生在會考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實際課例分析說明具體的操作,探討提升課堂復習的實效性。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會考 課堂復習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53
Abstract High schoo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of history i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academic ability, literac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and important assess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from the clear and implement the goal of learning, improv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construct thematic knowledge framework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begin, and point out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xamination review.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ctual lesson analysis shows the specific 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view class.
Key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examination; classroom review; effectiveness
“會考是國家承認的省級普通高中文化課畢業水平考試。它是檢查、評價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學生文化課學習是否達到必修課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
高中歷史會考面向全體學生,有力推動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如何提升歷史會考合格率、優秀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歷史教師的重要課題。在此,筆者結合會考教學實踐,談談高中歷史會考課堂復習提升實效性的幾點體會。
1 明確課堂學習目標,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敲門磚
在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的會考學習缺乏明確的方向,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書讀得昏天黑地,也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學習成效卻很不理想。學生也常常抱怨:那么多內容,怎么讀得完!真的不知道該讀些什么……這些現象表明學生的學習失去了方向。
其實《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基礎會考歷史學科考試大綱》對歷史會考有明確規定。(1)明確了考試目標要求: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明確了考試范圍及考試內容與要求。歷史會考復習一定要依據會考考綱要求展開,要讓考綱成為教與學的指南針,讓會考復習有的放矢。
在會考復習時,一些老師一直強調會考考綱的重要性,但也只是籠統的讓學生依據考綱學習,對學生如何使用好考綱缺乏必要的指導。考綱的內容要求是粗放式的,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必要指導,學生抱著考綱,卻仍然對學習目標不甚明了,對每個知識點具體應掌握到何種程度沒有把握。
如必修一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歷史會考考綱規定的考試內容與要求是:(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分析《權利法案》與英國君主立憲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2)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分析1787年美國憲法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依據考綱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會考情況,將本專題的學習目標細化如下: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①了解英國光榮革命(時間、特點、地位)。②了解《權利法案》(時間、目的、內容、意義)。③了解責任內閣制的形成(概念、時間、第一任首相)。④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美國1787年憲法。①1787年憲法的制定(背景、內容、影響)。②了解聯邦制的權力結構。③美國總統制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細化后的學習目標,學生對本專題的每個會考知識點需要掌握到何種程度了然于胸。這樣,會考考綱才真正發揮了有效的作用。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提高歷史會考課堂實效性的第一道門檻。如果目標籠統、不明確,學習過程將事倍功半。
2 落實課堂學習目標,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一環
歷史會考成績不理想的又一攔路虎是教師對學生掌握學習目標的情況落實不足。在明確學習目標后,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實行放養式管理,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導致學生或因學習內容有偏差、缺漏,或因學習自覺性不足而導致會考失利。栽下秧苗,缺乏管理,談何豐收。
韓愈《馬說》中寫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雖是千里馬,但是方法如果不得當,教師面對會考敗績同樣會發出稀里糊涂的哀嘆。
了解學生對學習目標掌握情況的方法多樣且簡單。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課堂復習中先后采用了以下三種方式落實學習目標:一是對照學習目標直接提問;二是預先精選以往會考真題進行課堂復習檢測;三是預先整理好本專題的易錯易混知識點,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糾錯競賽,看看哪個小組拔得頭籌。在采用這三種方法后,能夠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課堂氣氛很活躍。
3 提高學習主動性,是提高課堂實效性有效保證
在會考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學習狀態不盡人意:學習被動,緊催慢走,不促不走;但求死記,不求理解等等,這些都會導致課堂實效性大打折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學習被當作一種負擔,難度不大的會考一樣會成為難以跨越的鴻溝。為了提升學習興趣,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課堂復習中采用以下幾個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方法一:課堂小老師。在介紹英、美政府權力結構圖示時,預先讓兩位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在課前先行熟悉圖示,并指導學生準備好解說詞。課堂上讓這兩位學生上臺介紹,結果使這兩位已準備充分的學生精彩的當了一回老師。在后來的歷史學習過程中,這兩位學生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學習成績真是節節高。
方法二:在課堂導入方面下工夫。《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的課堂導入設計如下:
課程伊始,多媒體展示兩幅人物圖片: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學生對前者熟悉,后者陌生。
導入詞如下:這位是誰?(學生答出:奧巴馬)那另一位是誰?(學生困惑地搖搖頭,睜大了眼看著我)他是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不久前這兩位人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事:颶風“桑迪”于10月29日在美國人口稠密的東海岸地區登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情發生后總統奧巴馬原本打算首先到紐約視察災情,不料竟被市長布隆伯格婉言拒絕。布隆伯格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今天和總統談論了關于他到紐約視察災情的事。我對他說,我們非常樂意他來紐約,但是我們手頭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視察新澤西州的災情就足夠了。”(學生聽到這兒都露出驚訝的神情,議論紛紛,甚至有學生說布隆伯格“真酷”)紐約市長婉拒美國總統奧巴馬視察災情,這種情形與我們所熟知的中央與地方關系真是大不同。(學生頻頻點頭,同時開始交流起來)美國形成現在的中央與地方關系,我們可以從美國《1787年憲法》中找到蛛絲馬跡。好,現在讓我們進入課程尋找答案吧!(至此導入將現實與歷史掛鉤,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
此外,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在課堂上展開了“美國總統制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異同的合作探究競賽”以及課程結束前安排了“三言兩語學后感”環節,這兩種形式同樣很受學生喜歡。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充分體現。
4 構建專題知識框架,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點睛之筆
會考課堂復習中,要強調的最后一點是:構建專題知識框架。零散的知識點不僅不利于記憶,更不利于遷移運用。在專題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體系領銜下的歷史知識才不會游離、混淆,學生也才有清晰的頭腦進行思考。所以,知識體系的構建就像穿針引線一樣,將一粒粒珍珠聚成一串奪目的項鏈,更加耀眼。
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的課堂小結時,師生結合會考考綱合作構建了如下的知識框架(圖1)。
構建知識體系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既不能畫蛇添足,增加負擔也不能無實效,流于形式。所以這里需要注意的三點是:(1)主題突出。如《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的知識框架主題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代議制。主題突出了,學生腦海中零散的知識點才有了家。(2)關系明確。教材關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以大篇幅介紹了諸多知識。構建的知識體系在繁雜的知識中抽絲撥繭,從“政治前提、法律基礎、最終確立”三個方面進行提煉概括,使得教材會考知識點的關系一目了然,實現了復雜問題簡單化。(3)盡量使用簡潔的學科用語。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努力探索提高高中歷史會考課堂復習實效性的方法,不僅會帶來會考的豐年,也推動著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琳.高中歷史會考有效復習的實踐與體會[J].新校園:理論版,2012(2):151-151.
[2] 陳軍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理科生歷史會考的課堂教學思考[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2(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