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龍+張傳永
摘 要: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思想風潮”現象對高校產生了一定影響,思想風潮問題在高校“升溫”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本文以某醫學院校為例,對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風潮現狀進行了調研,提出思想觀念教育不足、傳統文化的思想維度影響針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不足等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教育、創新醫學傳統文化教育及培育適合多樣化、參與型校園文化活動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醫學院校 思想風潮 微觀視角 理論支持
近幾年社會出現的“思想風潮”現象對高校產生了一定影響,思想風潮在高校“升溫”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如何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正確理性地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醫學院校實際,對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現狀做了一些調研,通過研究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念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造成的影響等,從而為大學生思想觀念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一、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念現狀
在調查對象上,為了保證被調查對象的普遍性及代表性,課題組成員特選取某醫學院校不同學歷、年級、專業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受經費及人力所限,被調查者僅限于某醫學院校本碩在校生。學歷分為碩士研究生及本科大學生,年級分布在2011-2015級,專業涵蓋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針灸推拿專業、護理學、中醫文獻研究、人文專業、外語專業等醫學院校所設置專業。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2份,無效問卷23份,有效問卷459份,有效回收率為95%。調查結果顯示:
(一)醫學院校大學生對思想觀念呈現一定的模糊性
1.對思想觀念本質的認識不深刻。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于社會意識形態[1]。在回答“是否了解思想本質的問題”時,有80.5%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對于宗教的本質沒有清晰的認識。僅有10.6%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思想的本質有著明晰的認識。
2.對思想功能的認識不全面。調查數據顯示:僅有23.6%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思想功能有著正確的認識,75.8%的被調查者對思想功能認識模糊,僅把思想看做一種心靈的寄托,其中67%的人在遇到困惑時會隨遇而安或者求助其他外在力量。
3.對思想觀念與思想風潮的認識不清晰。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被調查者都對思想觀念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對于思想觀念和思想風潮卻不能夠清晰地區分。64%的被調查者竟然認為一切跟思想觀念有關的都是思想風潮;23%的被調查者表示出于對思想觀念的不理解,這一結果顯示出大學生對思想觀念與思想風潮的認知還處于不清晰的狀態。
(二)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念評價的情感傾向性
中醫學及中西醫臨床等醫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都有《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系統地學習過相關知識。《思想道德修養》是針對大學生培養思想道德修養的一本教材。立足于中國傳統的儒家觀念,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醫學類專業的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醫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受到熏陶,這不自覺地提高了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89.5%的醫學專業的被調查者對于中國古代儒釋道宗教有較多關注,且有較高評價。
(三)思想觀念選擇的實用性
本次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不愿透露自己的思想觀念的真實狀況,并認為這是他們的個人隱私,希望不被外界打擾;還有一部分被調查者在學習之余會閱讀思想類書籍,并已經形成堅固的思想觀念。筆者在同被調查者聊天和訪談中了解到,部分大學生之所以對思想觀念一類的書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普遍都有學習和生活中的受挫經歷,在樹立正確思想的過程中似乎完成了一種思想對現實的超越,從而可以“脫離苦海”。部分大學生出于從眾心理、好奇心理等接觸此類書籍,并逐漸喜歡上這味“心靈雞湯”;少部分大學生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二、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原因
(一)“思想觀”教育的不足引致大學生思想觀念膚淺
高校思政教育中關于“思想觀”的教育內容偏少,而且僅僅涉及思想的基本定義及作用宏觀話題,而在教育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2]。面對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就業競爭現實,高校更多重視的是培養大學生的生存技能性學習,以便能在踏入社會后很快適應社會生活,而相對來說忽視大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正是由于思想觀教育的缺乏,才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模糊,缺乏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常識,一方面他們對各類思想的熱情不敢加以表達,擔心自己會被當做“異端”,另一方面他們在心理困惑時需要這份“心靈雞湯”送來溫暖。這更加增強了思想的神秘性,思想觀念變得愈來愈“不可言說”。這種現狀反映了大學生思想觀教育的不足和缺失。
(二)傳統文化的思想維度對醫學生的思想評價有重要影響
醫學類院校大學生較其他綜合類院校大學生有著更加便捷的途徑接觸思想的起源,這得益于醫學類院校內大量的古代醫學藏書。中國古代醫學一脈相承并不斷發展,歷朝歷代都涌現出一批名醫世家,并為后人留下了大量醫學著作。追溯到上古時期有神農嘗百草,后有《黃帝內經》、葛洪《肘后備急方》、李時珍《本草綱目》等至今仍有臨床應用價值的醫學著作。在古代,醫學出現的初期是“巫醫不分”的,現在看來“巫醫不分”是含有一定貶義的,但是從這一詞可以看出:一開始巫術與醫術是緊密相連的。巫醫在春秋之時,巫、醫正式分家,從此巫師不再承擔治病救人的職責,只是問求鬼神、占卜吉兇,大夫(醫生)不再求神問鬼,只負責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巫術跟思想觀念在儀式性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而巫術的起源是與醫學產生同步的。醫學與思想有著共同的起源。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在讀醫學的經典著作的過程中最早了解到思想的起源,并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對于集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釋道自然形成濃厚的感情。
(三)針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和心理輔導機制不足
大學生結束高中學業來到大學校園,這一切令他陌生且好奇。他要面對一個不同于高中階段的新的“社會”,就需要他及時調整心態,做好準備適應“小社會”的需求[3]。面對新形勢的競爭,以往只關注學業的學生往往在競爭中不能很好發揮,表現庸常。因此,在受挫心理驅使下,大學生在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輔導后自然就要向某些書籍請教,思想就成為他們的上好選擇。因而,大學生挫折教育的不足和心理輔導機制不健全,也是大學生轉向思想的重要原因。
三、改進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教育的措施
醫學生的思想觀現狀反映出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因為,思想作為一種本身具有意識形態功能的社會思想形式,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往往就會導致大學生對思想認識不全面、不科學,不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思想問題,或者完全否定思想的教化功能,不吸收它的精華,將其一棍子打死;或者沉迷于思想,將此視為救濟自己的手段,片面吸收其消極遁世的思想,失去青年大學生本應有的朝氣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不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而且抑制大學生的成才成長。筆者結合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實際,提出改進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觀教育的對策,有以下幾點:以思想觀教育為突破口,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思想觀為大學生提供了如何正確認識和分析思想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對于思想問題的基本觀點,又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觀的基本看法[4]。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觀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老師通過對醫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觀的教育,不僅能夠消除大學生對思想觀念的神秘感和錯誤認識,而且能夠幫助大學生理性地認識和看待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面對各類思想風潮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搶灘,思政課應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觀武裝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和人生理想,珍惜校園寶貴的時光,以學習為主,以前途為重,激發力量,刻苦讀書、奮發向上。
(二)結合醫學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思想觀念。
傳統文化教育是醫學院校專業教育的特色。醫學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的醫德和修養,還能引導大學生理性地看待思想觀念。思想具有社會整合功能、心理調適功能、文化交往功能、社會控制功能等。二十一世紀,必須以創新的精神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促進其完成時代化的使命。因而,必須通過醫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改革,既強調對其優秀文化資源的傳承,又重視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能夠對傳統文化和古代思想給予客觀評價。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黨團組織建設,增強大學生的互動和歸屬感。
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針對醫學生的思想需求,開發多樣化的校園活動,使醫學生都能夠以各自愛好和特長參與到校園活動中,展示自我價值,增強成就感,減少挫敗感。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比思想活動更有吸引力,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就能替代或淡化思想活動對大學生的影響。比如,針對不同醫學生的不同特長,某醫學院校先后開展了《黃帝內經》經典背誦活動,讓埋頭學習的醫學生們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同時,加強學生組織建設,把組織打造成大學生溫暖的家。以班級為單位,以班級團支部等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利用學生組織貼近同學的優勢,把大學生組織到一起,通過開展一系列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的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大學生從學校的集體中獲得關心、幫助和歸屬感,滿足大學生溝通、交流和成長的需要。
總之,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現狀既有大學生的共性,又有醫學院校的特性,在進行大學生思想觀教育引導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切忌僵化教育流程,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探討具有專業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觀教育形式,這一任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賀艷梅.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0(06).
[2]劉燕.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3).
[3]王冬麗.宗教的功能和作用辨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4]張宗新,牛喜霞,等.山東省大學生宗教信仰情況調查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